春节,“英译”还是“音译”好

2025-01-10     缘分     4070

百节年为首、四季春为先。几千年来,全世界的华人一直是把“过年”当作最隆重的节日,“有钱无钱,回家过年”。在这一天,亲人们都必须团聚在一起。

1913年7月,中国政府决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1914年起开始实行。自此,夏历岁首就由以往的“过年”改成了“春节”。中国央视的“春晚”,已经成为全世界华人必不可少的一道“庆贺大餐”。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新春的习俗。

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近20个国家和地区,把“春节”定为整体或者所辖部分城市的法定节假日。

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春节民俗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已经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而关于春节名称的翻译问题,近年来却出现一些“不同的声音”。目前国际上英语对“春节”的翻译 ,主要有以下3种:

1 . Chinese New Year 春节

2. Lunar New Year 春节

3 . the Spring Festival 春节

前几年最常用的是 Chinese New Year 来表述“春节” 。英语国家的人通常用 the Spring Festival(春天第一天)和Chinese New Year来表示春节,这两种表达的接受度都很高。

春节,“英译”还是“音译”好

此外,lunar可以表示阴历的,因为中国的春节是按农历来计算的,所以我们还可以说春节是“Lunar New Year”。当然,我们也可以在Lunar New Year前面加上一个Chinese Lunar New Year,来表示中国的春节。

近年来,国际上对“春节”的 Chinese New Year 和 Lunar New Year 的两种翻译名称 , 引起了一些人的争论。用“ the Spring Festival ”来表示春节,也就是“意译”,表示“春天的第一天”,这种翻译虽然不存在争论,但使用的比较少。

兔年春节期间,一名在美国纽约的海外华人,因为看到在商场里张贴的庆祝春节的宣传画,将“Chinese New Year(中国新年)”改成了“Lunar New Year (农历新年)”,一气之下将其撕下,最终导致被纽约警察逮捕。

无独有偶,兔年春节期间,新加坡也把使用多年的“Chinese New Year(中国新年)”,在一些地方改成“Lunar New Year (农历新年)”,这也遭到了一些人的强烈反对,特别是在南洋理工大学内,两个名称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这也引起了一些中国人的强烈反对。

有人“怀疑”这些国家有“侵占”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嫌疑。因此,使“春节”这个译名,原来是语言文化上的问题,上升到“政治”的层面上了。

春节,“英译”还是“音译”好

至今,这种争论仍然是“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不过近年来,在海外“Lunar New Year”的使用的越来越多,大有取代“ Chinese New Year ”之势。

三个译名歧义多

文字翻译,往往是名称越多,歧义越多;字数(字母)越多,越说不清楚。大道至简,越简单越好。一个春节的名称,只有两个汉字,为什么需要三种英文翻译?

如果我们认真分析一下,目前“春节”的这三种英文翻译确实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是 “ Chinese New Year (中国新年)”。“ New Year ”一般是指新年,特指元旦节,如“happy new year”,就是元旦快乐。所以说英文的“新年”不能代表中国的“春节”。为什么加上一个 “ Chinese(中国)”,“中国新年”就是“春节”了?一般人不好理解。

全世界的华人都过春节,亚洲过春节的国家也很多 。“ Chinese New Year ”翻译为“春节”,那么“美国新年”“日本新年”怎么翻译?而且日本与中国同文同种,中国过春节,日本、韩国也过春节,能不能把“日本新年”“韩国新年”也翻译成“春节”呢?

韩国曾经也是中国的“附属国”,商朝时期的其子,民国时的袁世凯,都曾经担任过那里的领导,至今,韩国的国旗图案还是“太极图”,因为太极图不但属于中国的,也是韩国的传统文化。同样,春节不但属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属于整个“大中华文化圈”的传统文化,所以,这些国家都过春节。

“Chinese ”泛指还是特指,就可能出现不同的理解。是泛指整个“大中华文化圈”还是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对“Chinese ”一词,可以有多种解释: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大中华的(1949年以前的)中华民国的等等解释,“春节”一词就是在中华民国期间产生的,原来一直叫“年”等名称。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