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英译”还是“音译”好

2025-01-10     缘分     4100

二是简明。与现在的三种英语翻译的“春节”相比较,汉语拼音的春节“Chun jie”,用的拉丁字母最少,比它们简明得多。

如果春节翻译也采用汉语拼音:“Chun jie”,今后“春节”也可以简写为:“CJ ”,来表示“春节”的对外名称,只需要两个拉丁字母就可以明确表示“春节”了。

这种翻译可以说是最简明的“春节”翻译了。而且”C“也是“Chinese(中国的)”的首位字母, 中国目前在世界上的简称是:CN,春节在世界上的简称是:CJ。简称都是“C”开头,表示春节来源于中华,它的“根”在中华。

三是通用。由于汉语拼音是名称上的“世界语”,就像阿拉伯数字一样,不需要翻译全世界都认识。一些著名商标,如中国的TCL、日本的Sony、韩国的 lg等等, 也都不需要翻译。所以汉语拼音的春节“Chun jie”,也不需要翻译都能认识。而且不存在英语翻译与其它语言种翻译的差异,在任何国家或者地区,都是同一种文字,同一种发声,具有世界通用性。

四是有利于“春节文化”走向世界。由于“春节(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及整个华文化中的极其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央视每年在年三十晚,都隆重举办“春节联欢晚会”,使“春节”的名称不但成为全世界华人的最盛大的节日,也为全世界其它国家和民族的人们所接受。成为全世界的重大节日之一。所以汉语拼音的春节“Chun jie”,有利于“春节文化”走向世界。

五是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春节,中国人又称之为农历新年,一年之岁首,传统上的“年节”。俗称:年、元日、新春、新岁、新年、新禧、年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庆岁、过年、过大年。

但是“春节”名称的来历并不长,它是民国期间才开始使用的。因为在民国期间,曾经出现过,用公历元旦节代替农历年的做法,但由于老百姓对“年”的感情太浓厚了,老百姓不答应。所以又恢复“过农历新年”,由于年是农历新春的第一天,所以命名为“春节”,以“春节”的名称代替“年” 。“年”在中国古代,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活动演变来。

它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所以汉语拼音的春节“Chun jie”, 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六是有利于汉语拼音在全世界的推广。“春节”的汉语拼音如果能够实现,”春节文化“就可以参与到国际语言中去,进一步拓展”春节文化“在国际上的广度与深度,进而促进”春节“国际影响力、国际认可度的提高及”春节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这不但有利于“春节文化”的推广,也有利于在汉语拼音在国际上推广应用。

*文章只代表笔者个人观点

HQ丨编辑

Alex丨编审

田柏强丨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