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園城市:新加坡(上)

2025-01-14

20世紀90年代,我在新加坡工作了4年半,後來又多次往訪。無論是在工作還是生活方面,新加坡都給我留下了深刻且美好的回憶,我心中的新加坡是一個令人感到愜意而又生機勃勃的地方。

花園城市

新加坡向來享有「花園城市」的美譽。如果你來到這裡,會發現這座城市好像建在了花園之中。新加坡地少人多、寸土寸金,為了滿足人們的各種需求,並吸引世界各地的遊客,新加坡的城市設計者們像設計花園一般地規劃新加坡每寸土地的用途,花園式的裝飾隨處可見。

新加坡樟宜機場(圖源:《視界——亞洲篇》)

初抵新加坡樟宜機場,便可看到機場大廳內寬敞明亮,一切可利用的空間裡都擺滿了綠植和蘭花,加上熱情專業的地面服務,一掃旅途的疲憊心態,精神著實為之一振。

樟宜機場連續多年被不同的旅遊雜誌評選為世界最佳機場,機場裡四處裝點著的熱帶花卉無疑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走出樟宜機場,映入眼帘的是一條筆直的迎賓大道,生長在大道兩旁、樹冠展闊的雨樹擋住了熱帶驕陽,粉白相間的三角梅悅目怡神,遠處的東海岸邊隱約可見沙灘和椰林,讓人感覺「花園城市」的美名名副其實。

新加坡是一個格調清新的花園城市

新加坡全城各地布滿了大小不同的花園,街邊的庭院中鋪設綠地,過街天橋上也花開不斷。新加坡的綠化覆蓋率高達50%,人均綠地面積約為25平方米。這些都是新加坡人精心設計、辛勤勞作的結果。

幾年前,我曾在新加坡園林局局長的手機里看到過一張地圖,地圖上顯示著所有病樹的詳細方位和基本情況,隨時可以跟進照料,其管理之精細可見一斑。

除了植物和花卉,新加坡更重要的組成部分是街道和樓宇,其規劃和設計也大有學問。據我的觀察,新加坡的建築個性鮮明,大致有以下幾類:

新加坡總統府,始建於1867年。

一是具有英倫風情的建築,包括總統府、殖民地時期所建的俱樂部、軍營、博物館、來福士酒店及周邊的歐式建築等。

新加坡Iluma商場(WOHA事務所設計,SIA-GETZ亞洲新銳建築獎)。

二是具有現代水準的建築,新加坡高樓林立的金融區堪比紐約曼哈頓。近年來,在濱海灣一帶新開發的大酒店、展覽館、藝術中心和綠植擎天柱等,更代表了現代建築的頂級水準,既美觀又與環境相協調,搭配海天一色的自然風光,令人過目難忘。

新加坡佛牙寺

三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築。在新加坡,具有中國、馬來西亞及印度特色的古建築和街道都得到了有效保護。

與20多年前我在當地工作的時候相比,如今的新加坡城內又建造了大量的新建築,沒有任何違和感,反而讓這座花園城市更加繁華和漂亮了。這是怎麼做到的呢?主要依靠三點:一是法律制度,二是管理水平,三是專家把關。

據我所知,新加坡所有新建築工程的審批,最後都是由一個人來定奪,那便是「新加坡規劃之父」劉太格。藍圖靠有識之士繪就,人才是最寶貴的資源,公開透明的國際招標制度是實現最佳建設方案的可靠途徑。

多元文化

在新加坡7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著華人、馬來人、印度人和其他種族的人群。華人雖為主體(約占74%),但各種族地位平等、和諧相處。在新加坡,從憲法到各種法律,無不強調種族和諧的重要性。

2016年,新加坡國會通過了憲法修正案,確保少數族裔有機會擔任總統,而「集選區」的設置使得新加坡的國會議員和內閣部長中有足夠數量的少數族裔代表。

新加坡的國語是馬來語,國歌是用馬來語演唱的,三軍儀仗隊的檢閱用語也是馬來語。英語、華語、馬來語、泰米爾語為官方語言,英語為行政用語。新加坡雙語教育中的「雙語」,指的是本族語言和英語。

由新加坡政府主導推進的政府組屋政策,會按不同族群混搭居住的要求安排和落實組屋的分配比例。

新加坡組屋

每年的7月21日為法定的種族和諧日。這一天,新加坡的在校學生都要接受愛國教育,學生們穿上本民族服裝參加集體活動,政府高官分別奔赴各校與學生進行交流。

我在新加坡工作期間,僅聽聞過一起因國會議員發言不當而引起的族群紛爭事件,衝突在相關人士致歉後迅速平息。

新加坡的多元文化更體現在日常生活中,名為「牛車水」的新加坡唐人街和「小印度」社區充滿活力,具有馬來風情的服飾和餐飲店遍布各地。

新加坡的唐人街市場

在新加坡,各種族重要的傳統節日及宗教節日都是全國性的節日,不同宗教的活動場所均對外開放。在多元文化的浸潤下,各族居民越發能夠相互理解和包容。這既是生存環境所致,也是民眾響應政府號召積極配合的結果。多元文化並存是新加坡的立國之本和國家活力的最大源泉。

東西方的融合

有人說,西方人看新加坡,會認為這是一個東方社會;東方人看新加坡,又會認為這是一個西方社會。新加坡脫胎於英國殖民地,在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裡不斷謀求自我完善和發展。新加坡繼承和借鑑了西方的政治、法律體系和公務員制度,但又基於本國國情創造出一套獨特的治國之道。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到西方國家求學是新加坡很多優秀學生的優先選擇,新加坡的幾所本土大學也和歐美國家保持著特殊聯繫。很多西方跨國公司都選擇在新加坡設立區域總部。

在新加坡南部海岸,聚集了超過100家石油、石化、特種化學品等公司。

作為亞洲的航運、海運、煉油和金融中心,新加坡吸納了大量的西方管理人才。除《聯合早報》外,新加坡最有影響力的媒體均以英文為媒介。歐美國家的樂團和劇團也時常到新加坡演出。

聖誕將至,新加坡烏節路馴鹿造型的燈帶隨處可見。

此外,新加坡的聖誕節氛圍也不亞於任何西方城市,這裡本來就很西化,有大量西方人在此居住。新加坡是旅遊熱點城市,當地的商家們自然不會放過任何一個賺錢機會。新加坡的聖誕節燈飾也是別具一格,市中心的街道上,各個門店懸掛的燈飾爭相鬥艷、美輪美奐。

作者出席中新論壇第十三次會議(圖源:《視界——亞洲篇》)

與此同時,作為東方世界的一部分,新加坡在吸收西式文明成果的同時,也堅持著自己的傳統價值觀。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新加坡曾經大力推崇儒家價值觀,並對亞洲價值觀進行了深入探討。中國不斷發展強大,新加坡的華人乃至部分印度人和馬來人學習中文的興趣大增,到中國來學習的新加坡留學生也越來越多。

長期以來,以宗鄉會館和中華總商會為代表的各類民間華人社團在傳承中華文化、推進對華聯繫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推廣中華文化的活動不勝枚舉,有的是依靠各類基金會的贊助,有的則是由熱心人士自掏腰包而促成的。

在新加坡,樂善好施者比比皆是,涉及傳統文化保護的事業更是有大量有識之士鼎力相助。當地華人對春節非常重視,節日氣氛濃郁,貼春聯、辦年貨、祭祖先、除夕守歲以及趕廟會等,應有盡有。每年的農曆新年,新加坡都會舉辦名為「春到河畔」的慶祝活動。

新加坡華樂團

新加坡華樂團創建於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當時我還在大使館工作,我記得樂團招收了多名中國的民樂演奏家。後來我們在陪同領導人往訪新加坡時,多次在國宴和不同場合欣賞過華樂團的演奏。在海外的華樂團中,新加坡華樂團水平當屬一流。此外,新加坡湧現了多位華語流行歌星,如果沒有這片孕育其成長的土壤,實難想像他們能夠如此大放異彩。

《霧鎖南洋》劇照

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霧鎖南洋》等新加坡電視劇在中國風靡一時。現在,由於中國大陸的影視劇和綜藝節目的水準不斷提高,海外電視作品在中國大火的情形已經反轉。如今,和新加坡當地的年輕導遊聊天時會發現,他們對中國的演藝明星了如指掌,網際網路的發展也加速了文化的傳播和交流。東西方文化的相互借鑑和融合,造就了一個多姿多彩的新加坡。

出處 | 《視界——亞洲篇》(2023年7月出版)

本文作者 | 胡正躍

圖片 | 本書及網絡

編輯 | 外交官說事兒 鳳鳳


相关文章

  • 對你的Singpass做這些事,換來的不是快錢,而是坐牢!
  • 2025年新加坡稅改來襲,GTP計劃面臨挑戰,企業該如何探尋應對之策?
  • 新加坡美食合集
  • 🇯🇵日本最大二手時尚品牌店「2nd STREET」正式登陸新加坡!全場價格低至S$5‼️ 品牌陣容超豪華🤩
  • 新加坡往返中國新增3個航班!5月直飛機票低至438人民幣~
  • 2024年新加坡人最愛的小販中心居然是TA!😱多元的美食小吃,本地人和外國人爭著去打卡!你有猜對嗎?
  • 新加坡金文泰必吃的20款美味小吃!冰淇淋/奶茶/小籠包,你愛吃啥?
  • 新加坡GST消費稅,企業註冊必看
  • 【新加坡基金會】企業所得稅申報表申報(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