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30年演艺路 李铭顺在人生不同阶段完善自己

2025-01-16     静姝     7389

回溯30年演艺路 李铭顺在人生不同阶段完善自己

2025年是李铭顺入行30周年,他回顾来时路,以“非常充实”作为总结。(取自早报网)

(新加坡讯)手握4座台湾金钟奖是什么感觉?只身勇闯台湾市场需要多少准备?狮城阿哥李铭顺入行30年了,从青涩懵懂到登上视帝宝座,他努力经营自己的演艺事业,成就了自己,也希望把经验带回新加坡。

《联合早报》2020年与当时入行25年的李铭顺做过专访,当时他是两届“红星大奖”视帝,2014年曾拿下台湾金钟奖戏剧节目最佳男主角。

5年过去了,另外3座金钟奖稳稳入袋,他靠的是不断完善自己的决心,以及时刻保持专业的坚持。

如今入行30年,李铭顺以“非常充实”来总结,“现在回想,好像刚刚进入这一行,只有过得充实才会让人有这种感觉,因为日子过得很快,一年一年地拍戏,一年一年地提升自己,一年一年地再努力。”

30年让李铭顺有哪些感悟和心得?以下通过他在访问中的金句,细细品味。

“我们需要在人生的每一段岁月中填补自己。”

演员这份工作改变了李铭顺,“如果没有入这行的话,我所经历的会很不一样。很庆幸我做到该做的事情;当了演员后,努力经营自己。拿不拿奖是其次,更重要的是你有没有像经营一门生意那样去经营自己。那不是为了赚更多钱,而是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完整的演员。”

他认为演员须要不断填补自己的不足,“那是需要经年累月,用人生不同阶段去完成的。我一直在填补自己的缺点,直到现在还在不断学习,我们需要在人生的每一段岁月中填补自己。”

做好自己机会自会上门

要怎么经营自己?李铭顺认为,首先要把自己经营到有价值,“那样就不用跟人家讨价还价。先做好自己,花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还没有开价,人家就要定你了。”

此外演员应该做到每个角色都不让人失望,他说:“我们先不说能做到多好,因为很多时候也要看天时地利人和,但至少让人家放心地把角色交给你。你对自己有要求,才会把东西做得更细,否则久而久之会变成混日子,不行,我绝对不行。”

演员的工作也包括观察环境和人,所以李铭顺很喜欢观察,“这是我们的工作,我有空也会去刷视频、看电视或杂志。演员在生活的同时也在工作,然后把所观察的运用在演戏上。当你不断地仔细观察、吸收,剧本来到你面前的时候,你就可以看得很透 ,摸得很深。”

“如果把得奖当作目标,可能会动摇你的表演和创作,因为你会演得很用力。”

4座金钟奖对李铭顺来说是动力,但他向来把奖项看得很淡,只会当作奖励,之后继续投入工作。

他说:“当然拿到金钟奖是很开心的事,因为它是一种成就,意味着我出去发展之后,被其他地方的观众所接受。但我的目标不是拿奖。如果把得奖当作目标,可能会动摇你的表演和创作,因为你会演得很用力。若是以引起观众共鸣为重点,你才会对剧本有更准确的判断。”

除了奖项,他的满足感还来自于角色的成功,“无论是什么样的角色我都做足功课,让大家有共鸣。当大家都说‘我好喜欢你那个角色’,对演员来说是一种莫大的成就。”

回溯30年演艺路 李铭顺在人生不同阶段完善自己

台剧《做工的人》让海外制作人看到李铭顺更多的可能性。(取自早报网)

做足准备才往外发展

回顾李铭顺的4部得奖作品,2014年《亲爱的我爱上别人了》是他第一部台湾剧,那年他40岁刚到台湾发展,恰好市场处于偶像剧辉煌时期的尾端,开始有更多以中年角色为主的戏剧,《亲爱的》就是属于这一类,而他幸运地碰上这个时机。

回想第一次在台湾拍戏的心情,李铭顺说有重新开始的感觉,“当时的我已经有二十几年没去台湾,所以是全新的感受。但我没有太大压力,因为我是做好准备才出去闯的,不是贸贸然过去。我没特地做什么改变,在新加坡怎么呈现自己,到了台湾就怎么做,我不会到了一个地方就改变自己的工作态度,在拍摄的准备等各方面也是一样。”

他唯一担心的是收入不太稳定,“刚刚到台湾时,我有好几个月没有戏拍,主要是见导演,排练一些本来要拍的戏。我就抱着去认识新环境和新市场的心态,虽然都是华人,但还是会有一些文化差异,我必须去了解和观察当地的人文、生活和讲话习惯。我适应得挺好的,只是那个时候刚好老婆怀孕生小孩,让我很想家。”

2021年《做工的人》获得很大回响,李铭顺相隔七年再夺第二座金钟奖,让他很有满足感。“我没想到会有机会演出这样的草根角色,我期待很久了,所以接到这个角色时,心情是兴奋的,也很快答应。虽然要学台语,但我觉得很好玩。”

之后,他分别凭2022年《逆局》(最佳男配角)和2024年《八尺门的辩护人》得奖。拿奖拿得更频密,李铭顺觉得是因为在台湾的戏路被打开了,“可能我演了《做工的人》之后,让外地制作人看到我有更多可能性,所以陆续有很不一样的角色来找我。”

回溯30年演艺路 李铭顺在人生不同阶段完善自己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