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政策儘可能維持種族比例 減少文化稀釋

2025-01-22

唐振輝(左)在新加坡透視論壇上參與對話會,主持人是新加坡管理大學校長江莉莉教授。(取自早報網)

(新加坡訊)我國移民政策儘可能維持現有種族比例,緩和可能面對的文化稀釋,政府也同時提早協助潛在新移民融入社會,以彌合差異。

《聯合早報》報道,新加坡文化、社區及青年部長兼律政部第二部長唐振輝於昨日參與新加坡透視論壇對話會時,以上述言論回應一名中學生有關如何既迎接全球多樣性又避免文化被稀釋的提問。

唐振輝說,新加坡政府大致通過移民政策維持了現有的種族比例,緩解文化稀釋程度。更深一層的問題是,新移民可能對於某些節日和課題等擁有不同的視角,做法或許使新加坡人感到不適,使問題更尖銳。

他認為,雖然不能完全預防這種情況,但可通過人民協會,以及與僱主一起開展的項目等,更早幫助新移民融入社區;新加坡人則應該明白這是新移民適應新家的過程,雙方的態度和思維方式都得轉變。

唐振輝:實施種族融合政策 確保各族分布不同區

對話會上也有與會者提問,隨著獅城社會和種族情況改變,是否有必要重新審視現有政策,包括「華族、馬來族、印族及其他」(CMIO)的種族劃分法。

唐振輝回應時說,如今CMIO是否依然代表新加坡人引起許多爭論,例如「其他」種族的含義,以及混血兒應該如何歸類。「我們必須持續重新審視和思考這是否與時並進,或是如何可以改善它。但現階段,我不確定有沒有更好的方法,達到實現社會融合這種更重要的結果,也就是CMIO劃分法和種族融合政策協助我們實現的。」

他指出,新加坡不像歐洲和美國等國家社會分裂,出現某些種族的聚居地和令人感到不自在的鄰里,正是因為實施了種族融合政策,確保各種族多元地分布在不同住宅區。

傳染病專家淡馬亞教授提問,若這項政策對種族融合如此重要,政府是否會在優質洋房和公寓等私人住宅落實;若不這樣做,是否會加劇公眾以為富人和其他人遵循的是兩套規則的看法。

唐振輝對此提出異議。他說,種族融合政策之所以重要,是因為獅城約85%的人口居住在組屋,同時組屋補貼也具引導作用,使政府從某種意義上更容易管控。

他提出,這在私人住宅較難實現,但不能因此指用在富人和其他人身上的法律有所不同。私人住宅也不是所有時候都能作為收入的替代指標。

自助團體的作用則是另一場座談會聚焦的課題。數碼發展及新聞部常任秘書(資訊與發展)莊凱峰迴應時說,這些團體提供安全的空間,讓擁有共同興趣和關注的人交融,因此在社會中仍有必要存在。不過,須要提防排他性,所舉辦的活動不能只為凝聚背景相近的人員。

新加坡國立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系副教授吳佩松也說,新加坡三大自助團體自成立以來一直發展,探索與時並進的方式,以及進入新領域組織社區,甚至接觸移民社區。

吳佩松提到,新加坡多元社會正面對「超級多樣性」(super-diversity),也就是把多種來源的少數移民族群融入到一個國際化大都市。他呼籲以包容為行為準則,即使找不到共同點,也仍貫徹多元文化主義。


相关文章

  • 新加坡EP續簽越來越難了?薪資達標仍被拒,空殼公司被查,這些坑千萬別踩
  • 新加坡又發錢啦!130萬家庭都能領
  • 小一報名時間定了!最新規則公布
  • 涉強制消費珠寶店結束營業 稱網傳貼文來自大馬同行抹黑
  • 兩次入境被盤查 內政部:印尼學者網上言論引關注
  • 身著顯眼背心 垃圾蟲被令清理小印度一帶
  • 淡濱尼與東海岸集選區 公布分區與負責議員
  • 「乾爹」怒揭新加坡藝人李凱馨母女內幕:4年不聯繫,隻字未謝,忘恩負義!
  • 新加坡明年小一新生報名,7月1日起分階段進行!這些細節家長要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