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离不开这个领域,已设立基金注资50亿新币

2025-01-22     缘分     7273

要实现新加坡的绿色蓝图,包括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私营部门可以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每家公司,无论规模大小,都可以为我们的国家、经济和地球建设一个更加绿色的未来做出贡献。

然而,无论是在基础设施升级、部署新技术方面,还是在满足新的监管要求方面,向绿色转型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更高的成本。

那么,如何支持企业利用可持续发展作为竞争优势呢?

方法之一是建设企业能力。

这意味着既要部署新的基础设施和技术解决方案,又要让企业和员工掌握新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以利用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优势。

在新加坡,政府设立了未来能源基金,支持对清洁能源技术的投资,首期注资 50 亿新元。

该基金支持的基础设施将使企业能够利用低碳能源供应,实现其长期可持续发展目标。

我们还推出了一系列支持计划,以加快企业绿化运营和建立新专业知识的努力。

例如,“节能津贴计划”(EEG)为本地企业提供支持,帮助它们在制造、食品服务和零售行业采用节能设备。

自今年年初以来,节能津贴计划已扩大到建筑和海事部门以及数据中心用户。

通过企业可持续发展计划,新加坡企业发展局还支持企业发展相关能力,加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价值链,并建立一个充满活力的可持续发展环境。‍‍‍‍‍‍‍‍‍‍‍‍‍‍‍‍‍‍‍‍‍‍‍‍‍‍‍‍‍‍‍‍‍‍‍‍‍‍‍‍‍‍‍‍‍‍‍‍‍‍‍‍‍‍‍‍‍

这包括提高意识的补贴课程,以及对企业在可持续发展战略、资源优化、可持续发展标准和可持续产品开发方面能力建设的资助。

新加坡企业发展局还与星展银行和大华银行等银行合作,帮助企业采用可持续做法和获得可持续融资。

支持企业实现绿色转型的另一个方法是建立可靠的监管制度,明确规定企业实现更强大、更负责任的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例如,自2022年起,新加坡交易所逐步对所有上市公司引入气候披露要求。

从2025财年开始,所有上市公司都必须将国际可持续发展标准委员会(ISSB)的标准纳入其气候相关信息披露中。

通过对与气候相关的风险和机遇进行适当的核算,投资者可以获得必要的信息,从而有效地分配资本,实现可持续发展。例如,据我所知,许多资产管理公司也在关注公司是否正在采取步骤实现更高的可持续性。

适当的信息披露将使我们的公司能够展示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领先地位,并保持全球竞争力。

例如,“可持续发展报告补助金 ”为上市公司和大型非上市公司提供部分费用补助,帮助它们编写第一份包含 ISSB 标准的可持续发展报告。

鉴于大型跨国公司对其供应链和价值链的可持续性进行评估的趋势日益明显,可持续性报告也成为中小企业的一项重要能力。

为了更好地支持这项工作,新加坡企业发展局与服务供应商合作开展了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计划。

该计划将帮助非上市中小型企业编制符合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和气候相关财务披露工作组(Task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标准的首份可持续发展报告。

因此,我鼓励所有符合条件的 GCNS 成员和公司充分利用这些计划。

绿色转型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多方利益相关者的集体行动和想法。正如 Bicky 提到的,这是一项全社会的努力,我还要补充一点,这是一项全地球的努力。

因此,在这方面,跨领域、跨国界的合作伙伴关系可以扩大整体影响,取得更好的成果。

通过合作,我们可以建设更强大的能力,开发突破性的新解决方案和技术,并相互支持,加强我们在绿色转型中的责任。

例如,新加坡科技研究院(A*STAR)和我们的大学正在与行业领导者合作,以实现绿色转型。

新加坡科技研究院还与新加坡环境局和其他合作伙伴合作,成立了新加坡碳排放系数注册处。

这使企业能够访问根据新加坡国情定制的排放系数数据库,使他们能够计算范围1和范围2的排放量,从而提高碳报告的准确性。

国立研究基金会在城市解决方案和可持续性方面开展了非常积极的研究计划。去年7月,国立研究基金会通过卓越研究与技术企业园区(CREATE)启动了一项新的 “去碳化专题计划”。

该计划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研究伙伴,共同研究新能源和与工业相关的绿色解决方案。

新加坡企业发展局也发起了第六届可持续发展开放式创新挑战赛,让新加坡和世界各地的中小型企业和初创企业与行业领导者一起,推动有益的创新。

令我感到鼓舞的是,联合国全球契约新加坡网络(UN GCNS)也为这一日益壮大的合作与伙伴关系生态系统做出了贡献,加速了新加坡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努力。

例如,自2021年以来,联合国全球碳排放与可持续发展网络组织了为期18个月的能力建设项目 “低碳新加坡”(LowCarbonSG),为企业提供工具、资源和指导,以采用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实现业务运营的低碳化。

其中包括碳与排放量记录工具(CERT)等工具,帮助企业更方便、更准确地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

我很高兴地从新加坡工商联合总会(SBF)那里得知,许多中小企业已经从这一计划中受益。

联合国全球契约新加坡网络也为可持续发展联盟(由18个贸易协会和商会组成)举办了碳研讨会,为其成员企业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专业知识。

我在前面提到了由新加坡环境局和新加坡科技研究院(A*STAR)共同成立的新加坡排放系数注册处。

该注册处设在新加坡环境局的 NetZeroHub.SG 平台下,该平台还设有一个资源门户网站。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