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選區範圍檢討委員會成立 大選正式進入倒數階段

2025-01-23

選舉局。(圖:TODAY/Nuria Ling)

選舉局昨天(22日)宣布,選區範圍檢討委員會已成立,為必須最遲在今年11月舉行的下屆大選鋪路。

什麼是選區範圍檢討委員會?

總理在每屆大選之前會成立選區範圍檢討委員會,檢討現有的選區範圍,參考上次選區劃分以來的選民人數變化,並就集選區和單選區的數目和範圍提出建議。

選舉局發文告說,委員會必須確保集選區的規模、單選區議員的比例,以及每一名議員負責的選民平均人數都和上一屆大選大致相同。

下一屆大選將是新加坡自獨立以來的第14屆大選,也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領導的第四代領導團隊下的首個大選。

選民名冊將在下個月開放供公眾查閱。選舉註冊官必須在今年4月1日之前,完成修訂選民名冊。

選區範圍檢討委員會成立意味著什麼?

在2006年、2011年、2015年和2020年的全國大選中,從選區範圍檢討委員會成立到舉行大選,間隔了3至11個月。

選區範圍檢討委員會上一次成立是在2019年8月,選舉於2020年7月舉行,當時正值冠病疫情期間。

2015年的大選則在委員會成立的四個月後,也就是9月舉行。

接下來有哪些發展?

1. 選區範圍檢討委員會成立

2. 選區範圍檢討委員會發布報告

目前沒有規定選區範圍檢討委員會必須在何時完成檢討以及發布報告,但根據過去的大選,委員會花了三周至近七個半月的時間才發布報告。

報告將列出全島單選區和集選區的可競選議席總數。

之後,各政黨將決定他們將競選哪一個選區,並發布競選宣言和口號。

3. 解散國會

總統將根據總理的建議解散議會。大選必須在三個月內舉行。

政府將繼續保留決策權,直到選舉結束,下一屆政府宣誓就職。公共服務也照常運作。

4. 頒布選舉令狀

選舉令狀通常在國會解散後不久的同一天發出。

選區範圍檢討委員會發布報告後,並沒有設定必須在何時頒布選舉令狀。

2001年,距離報告發布和選舉令狀頒布只花了一天的時間;2020年則間隔了三個月零十天。

5. 提名日

提名日必須在不早於令狀發出後的五天內,也不遲於令狀發出後的一個月內進行。參加競選的政黨必須在提名日當天中午之前,到提名中心提交文件,才能敲定候選人名單。

這一天也標誌著競選期的開始,通常為期九天。

6. 冷靜日

於2011年大選推出的冷靜日(cooling-off day),是為了讓選民有時間在做出決定之前思考和考慮關鍵的課題。冷靜日設在投票日前夕,參與競選的各政黨不允許在這一天進行任何競選活動。

7. 投票日

選民可在早上8點到晚上8點之間前往投票。

2020年,冠病疫情防疫措施導致投票站大排長龍,投票時間延長了兩個小時。

在投票結果正式出爐前,國人將可通過抽樣計票結果得知哪一個政黨最有可能贏得哪一個選區的議席。


相关文章

  • 不買珠寶不准離店!中國旅遊團入境新加坡後竟被困『小黑屋』…
  • 將懷孕6個月的妻子和4歲女兒勒死!與屍同床9天,新加坡一惡性家庭兇殺案......
  • 小心!這種"兼職"可能要坐牢 新加坡最新判例給所有掛名董事敲警鐘!
  • 李凱馨辱華風波延燒 《赴山海》恐砸千萬人民幣「用AI換臉」
  • 徐芳達: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和保護主義抬頭 我國須努力適應新常態
  • 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料今年亞太區整體經濟增長從原本的3.3%下調到2.6%
  • 今年4月 一到三房式組屋住戶用水量同比下滑7%到10%
  • 專家:黑白洋房可發展成多代同堂和年長者共享空間
  • 共4300名乘客在增強版靈活行程規劃計劃 改搭指定公交或調整通勤時間至少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