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選區範圍檢討委員會成立 大選正式進入倒數階段

2025-01-23

選舉局。(圖:TODAY/Nuria Ling)

選舉局昨天(22日)宣布,選區範圍檢討委員會已成立,為必須最遲在今年11月舉行的下屆大選鋪路。

什麼是選區範圍檢討委員會?

總理在每屆大選之前會成立選區範圍檢討委員會,檢討現有的選區範圍,參考上次選區劃分以來的選民人數變化,並就集選區和單選區的數目和範圍提出建議。

選舉局發文告說,委員會必須確保集選區的規模、單選區議員的比例,以及每一名議員負責的選民平均人數都和上一屆大選大致相同。

下一屆大選將是新加坡自獨立以來的第14屆大選,也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領導的第四代領導團隊下的首個大選。

選民名冊將在下個月開放供公眾查閱。選舉註冊官必須在今年4月1日之前,完成修訂選民名冊。

選區範圍檢討委員會成立意味著什麼?

在2006年、2011年、2015年和2020年的全國大選中,從選區範圍檢討委員會成立到舉行大選,間隔了3至11個月。

選區範圍檢討委員會上一次成立是在2019年8月,選舉於2020年7月舉行,當時正值冠病疫情期間。

2015年的大選則在委員會成立的四個月後,也就是9月舉行。

接下來有哪些發展?

1. 選區範圍檢討委員會成立

2. 選區範圍檢討委員會發布報告

目前沒有規定選區範圍檢討委員會必須在何時完成檢討以及發布報告,但根據過去的大選,委員會花了三周至近七個半月的時間才發布報告。

報告將列出全島單選區和集選區的可競選議席總數。

之後,各政黨將決定他們將競選哪一個選區,並發布競選宣言和口號。

3. 解散國會

總統將根據總理的建議解散議會。大選必須在三個月內舉行。

政府將繼續保留決策權,直到選舉結束,下一屆政府宣誓就職。公共服務也照常運作。

4. 頒布選舉令狀

選舉令狀通常在國會解散後不久的同一天發出。

選區範圍檢討委員會發布報告後,並沒有設定必須在何時頒布選舉令狀。

2001年,距離報告發布和選舉令狀頒布只花了一天的時間;2020年則間隔了三個月零十天。

5. 提名日

提名日必須在不早於令狀發出後的五天內,也不遲於令狀發出後的一個月內進行。參加競選的政黨必須在提名日當天中午之前,到提名中心提交文件,才能敲定候選人名單。

這一天也標誌著競選期的開始,通常為期九天。

6. 冷靜日

於2011年大選推出的冷靜日(cooling-off day),是為了讓選民有時間在做出決定之前思考和考慮關鍵的課題。冷靜日設在投票日前夕,參與競選的各政黨不允許在這一天進行任何競選活動。

7. 投票日

選民可在早上8點到晚上8點之間前往投票。

2020年,冠病疫情防疫措施導致投票站大排長龍,投票時間延長了兩個小時。

在投票結果正式出爐前,國人將可通過抽樣計票結果得知哪一個政黨最有可能贏得哪一個選區的議席。


相关文章

  • 蟑螂+細菌超標2000倍!位元組跳動員工集體食物中毒,雲海餚認罪!
  • 駕車逃 險撞抓姦人夫 情夫:他像似要殺人
  • 微軟再裁員9000人!全球4%員工受影響,新加坡員工是否受波及?
  • 鄰以為是食物腐臭 警揭老婦倒斃家中
  • 新加坡天主教總教區:冒用樞機主教名義詐騙電郵數量上升
  • 涉裸駕傷人 情夫供證:開車逃離是因為無法面對人夫
  • 歡慶建校60周年 尚育小學辦活動不忘環保
  • 鼓勵更多人參與游泳運動 新加坡泳聯推六階段計劃
  • 多次致電祖母要求開門未果 男子門口放火被判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