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選跫音將近 哪類選民最有可能「心情搖擺不定」?

2025-01-23

去年美國總統大選,」搖擺州」一詞占據各大版面,任誰對美國選制再不熟悉,也多少知道那是兵家必爭之地。

新加坡選制和美國不同,但我們同樣有一群能左右選舉的搖擺選民。

搖擺選民,意即沒有特定政黨傾向,投票決定難以預測的選民。

相對於那些早已做好決定的選民,搖擺選民往往是各方陣營傾力爭取的目標群眾。

近來,本地兩大朝野政黨不約而同都釋放了「選情告急」的信號。

行動黨擔心,再多丟幾個集選區,部分部長恐會落馬,使新加坡政府應對全球混亂時局的能力遭削弱。

工人黨則說,反對黨議員在國會全軍覆沒的風險是真實存在的。

新加坡來屆大選會是執政黨收復失地,還是反對黨繼續攻城略地,搖擺選民將會是造王者。

那麼,這群投票決定仍是未知數的搖擺選民究竟有多少,他們又是誰?

選舉局今日(22日)宣布選區範圍檢討委員會已經成立。(聯合早報)上屆大選轉換陣營支持的是哪些選民?2020年大選後,新加坡政策研究所(IPS)的一份調查,或能勾勒出這類選民的部分輪廓。

該調查報告將2015年大選,以及2020年大選票投不同黨派的受訪者歸類為搖擺選民。

調查發現在2020年大選中,有8%受訪者從行動黨轉投反對黨,3%從反對黨轉向行動黨。

而在行動黨轉投反對黨的搖擺選民中,男性占64%,同時也具有政治參與度較高、更關注國會是否有多元聲音,以及對傳統媒體信任度較低等特徵。

反之,反對黨轉向行動黨的選民則相對政治冷感,同時更看重候選人的素質。

然而,這是2020年大選的情況,未必能有效推估來屆大選的情況。

例如,在2015年大選,從行動黨轉投反對黨的選民面貌就與2020年的情況大相逕庭。2015年從行動黨轉投反對黨的選民多達七成是女性。

有調查顯示,2015年及2020年大選票投不同政黨的搖擺選民中,以從執政黨轉投反對黨的選民居多。(海峽時報)特徵:年輕、收入較低者?再參考另一份比較近期的研究。

新加坡民調機構黑箱研究(Blackbox Research)今年1月份對1310名新加坡選民展開的調查顯示:

本地有26.8%選民仍未作出投票決定。

其中,年輕選民的猶豫程度最高。

30歲以下選民中,超過三分之一仍在觀望。

相較之下,50歲以上的選民對來臨大選的投票決定更為篤定,將近四分之三已經做好了決定。

從收入來看,低收入選民有36%還未決定如何投票,高於平均;反之,只有25%來自中等及高收入家庭的選民這麼想。

年輕選民的投票決定更為浮動。(海峽時報)本地網媒Jom Media委託市場調查公司Milieu Insight進行的另一份調查也得到了相似結論。

該份去年6月進行的調查顯示,

28.5%本地選民仍不確定來屆大選要投哪個政黨。

同樣的,該調查也發現,年紀越大的選民,對來屆大選的投票選擇越篤定。

年輕選民再度成為最符合搖擺選民的群體。

21至24歲選民有35.1%仍未決定來屆大選要投誰,25至34歲選民也有33.4%同樣在觀望,兩者比例皆低於整體平均。

以收入來看,收入低於3000新元的選民有36.4%還沒作出決定,亦高於其他年齡層。

值得一提的是,在黑箱研究和Jom Media委託Milieu Insight進行的調查中,生活費都是選民最關心的課題。

哪個政黨在生活費課題能提出更令人眼前一亮的政見,或許就更有機會把搖擺選民手中的一票收歸囊中。

不過調查終究只是調查。

美國總統選舉結果不就證明了,一些人接受調查時未必完全說了真話。

這些調查結果,信不信由你,反正投票是秘密的。


相关文章

  • 歐洲過度旅遊問題持續發酵 希臘科孚島轉向高端市場破局
  • 特朗普再提高關稅威脅 美日貿易緊張升溫
  • 雲頂巴士疑剎車失靈撞垮車棚 休旅車遭壓毀
  • 被指是沙巴礦產開採貪案幕後金主 馬國反貪會查獅城富商
  • 40年來每兩周捐血一次 馬國女子捐血多達580次獲表彰
  • 泰國稱柬泰邊境局勢趨緩 呼籲柬埔寨撤軍重啟談判
  • 馬國巴士闖紅燈高速直衝險釀禍 轎車司機追拍車牌取證
  • 泰國代首相素里亞:將把看守首相一職交給蓬探
  • 旅遊巴士在柔佛公路發生連環車禍 釀2死16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