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TikTok母公司位元組跳動新加坡總部的一道指令,似乎捅了馬蜂窩。
根據《金融時報》引述知情人士的爆料,位元組跳動在一份內部備忘錄中,
要求從中國調至新加坡的中國籍員工向中國當局報稅,否則可能無法兌現股票期權。
這條消息,在本地工作的中國人群體中引起了一些注意。
有的網民擔心,這會否打開潘多拉的魔盒,衍生出在新中兩地都得繳稅的問題。
這是因為新加坡和中國有簽訂《避免雙重徵稅協定》,排除了「一份收入在兩地繳稅」之情形。
然而,中國也曾在2019年修改所得稅規定,允許當局向在海外工作的中國人課稅,若法律嚴格執行,中國將形同採取和美國一樣的全球徵稅原則。
這意味著只要仍有中國戶籍,一個中國人不論到哪裡工作,都應向中國報稅和繳稅。
在避免雙重課稅前提下,海外工作中國人的境內外總收入將以中國稅率算出應繳稅額,而在國外已經繳過的稅,可以抵減在中國的應繳稅額。
可以理解為一部分在新加坡交(新加坡稅率徵收的部分),一部分在中國交(如有,以中國稅率計算,並減去已在新加坡繳交的部分)。
也就是說,假設某人在新加坡工作,其收入按新加坡稅率繳了1000新元,但同樣收入按中國稅率計算,卻應繳1500新元,那他就必須向中國當局補上500新元的稅收差額。
只不過,這項法律並未嚴格實施,因此一直以來都各自安好。
假設法律真的嚴格執行,在本地工作的中國人有可能會遇到以下情形:
新加坡和中國同采累進位稅率,但新加坡的最高稅率僅為24%,中國卻高達45%。
假設一名中國員工在新加坡工作的年收入為2萬新元,按新加坡稅率,他無須繳交任何所得稅(新加坡從2萬新元以上才開始課徵所得稅)。
但若以中國稅率計算,年收入達3萬6000元人民幣(6703新元)以上便需要繳稅,2萬新元年收入換算成10萬7420元人民幣,最高將被課徵10%的所得稅。
收入高一些,以新加坡2024年的中位數薪資5500新元來計,若年收入為6萬6000新元,在新加坡最高只會被課7%的稅;但換算成35萬4480元人民幣,則最高可被課稅25%。
換句話說,如果「補稅」這件事確實執行,中國員工在新加坡繳完稅後,要在中國補繳差額的可能性不小。
部分網民指出,這樣一來,中國人前來新加坡工作的「性價比」根本不高。
畢竟,若以新加坡收入換算成人民幣,分分鐘會超過中國較高稅率的門檻,但與此同時,卻又在新加坡生活和花新元,還不如直接留在中國工作。
一些分析指出,中國近年來經濟不振,導致企業稅、個人所得稅等稅收入銳減,因此需要「開源」,填補財政缺口。
去年也有報道指出,中國開始對中國超級富豪在海外的投資收益徵稅。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工作中國人的這份擔憂,在新加坡工作的馬國員工2019年也曾遭遇過。
當時,有曾在新加坡工作的馬國網民聲稱被馬國稅收局追討欠稅,導致眾多馬國客工人心惶惶,擔心在新加坡繳了稅,還得在馬國多繳一次。
所幸馬國政府後來出面澄清,基於新馬避免雙重徵稅原則,馬國人在新加坡的工作所得無須在馬國繳稅,才讓在本地謀生的馬國勞動大軍鬆一口氣。
解鈴還須繫鈴人。
要化解海外工作中國人的心中疑慮,中國政府直接出面明確說明,是最直接的方式。
否則,那些在本地工作,尤其是受聘於中資背景企業在新加坡據點的中國員工,恐怕還得持續擔憂,究竟有沒有必要主動向中國當局報稅,報了稅過後,又會不會被追討差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