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悦世界协会(Blossom World Society)的义工项目负责人Justina Soh(22岁)也指出,囤积者往往面临来自邻居的严重歧视。
她说:
“这可能导致囤积者产生孤立感和对他人的不信任,使得任何人都更难介入并提供必要的帮助。”
她分享说,
在一个案例中,社工花了六年时间进行沟通和建立信任,才成功说服囤积者敞开家门,让他们进去帮忙清理家中的杂物。
而他们也必须询问囤积者每一件打算丢弃的物品,包括那些看起来像是垃圾的东西。
“如果这个清理过程处理不当,可能会毁掉多年的努力,甚至摧毁所取得的进展。我们的行为可能无意中让囤积者更加退缩,并进一步孤立自己。这不仅令人痛心,而且是危险的。”
她呼吁公众对囤积者多一份善意和理解。
“一旦你了解他们,你会发现其实他们是好人。他们只是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些杂物,或者可能因为身体原因无法做到。”
囤积在新加坡是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社会工作者说,囤积在新加坡是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加剧了这一问题。
由社区事务署带领的跨部门囤积管理行动小组,目前密切留意著本地627个严重囤积个案,并根据对公共健康和安全的威胁对其进行优先排序。
截至2024年6月,由社区事务署带领的跨部门囤积管理行动小组,已协助270个案例改善囤积情况,另有357个案例还在处理,比2021年12月的253个案例多。
在后港垃圾屋火患发生两周后,为了更好地协调社区内的囤积管理工作,全面及可持续地解决囤积问题,1月21日,国家发展部、社会及家庭发展部联合来自社会服务机构、社区组织、私人机构等的28名成员组成家居整理行动联盟(New Environment Action Team, 简称NEAT)。
联合文告指出,随着人口结构变化包括老龄化因素,本地囤积杂物案例数量可能进一步增加。行动联盟也希望提高公众对囤积情况的认识,并探讨预防措施,以可持续方式从上游解决问题。相关举措将在日后公布。
家居整理行动联盟四大职责是:
一、协调负责范围,优化可用资源和义工,以可持续地处理当前和未来可能发生的囤积案例;二、通过分享最佳实践经验,发挥彼此专业知识与优势,并提升能力;
三、促进家庭和社区参与,及早识别潜在囤积者、与囤积者接触、支援清理杂物和防止再次囤积;
四、培养社会服务机构专业知识,促进囤积者社会心理状况和改变囤积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