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出海】中国原材料出海步伐加快,如何应对贸易壁垒成出海关键因素?

2025-02-01     静姝     6455

近年来,随着中国制造企业在东南亚设厂数量的增加,众多原材料企业也纷纷在越南、泰国等国布局。如金发科技在越南同奈省投资建设生产基地,总投资额达8000万美元,已于2024年7月正式投产,与三星、施耐德、松下、美的等知名企业建立了广泛合作关系;万盛股份在泰国投资2.16亿元新建生产基地,建设年产3.2万吨磷酸酯阻燃剂项目。

【中国产业出海】中国原材料出海步伐加快,如何应对贸易壁垒成出海关键因素?

图源:档案图库

中国原材料产业典型出海近况

去年,国内水泥市场延续承压下行趋势,全年行业利润同比降幅达到20%,企业产能利用率大幅缩减。与此同时,企业出海速度加快,海外收入占比出现显著提升。其中,海外水泥市场需求增幅明显,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已成企业出海布局热土。2025年海外发展依然将是水泥等原材料生产企业重要发力方向。

2024年12月,华新水泥公告称,公司拟通过并购获得在巴西圣保罗州拥有四座骨料工厂的标的公司控股权。这一项目若成功实施,将是中国水泥企业首次进入巴西建材市场。

就在同月,华新水泥还披露了拟通过股权并购获得尼日利亚水泥资产的公告。公司在公告中称,尼日利亚全国水泥企业主要有三家,市场集中度高,行业格局好。公司选择境外优质资源为并购标的,可在国内建材行业需求下滑的局面下,进一步提升经营规模及盈利能力。

事实上,华新水泥近期频繁海外并购的动作,仅是近年来中国水泥企业出海的缩影。2011年,海螺水泥率先从印尼正式开启国际化征程。截至目前,公司在境外5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投资超190亿元,2024年预计实现境外营业收入约75亿元。

【中国产业出海】中国原材料出海步伐加快,如何应对贸易壁垒成出海关键因素?

图源:档案图库

海螺水泥当前在印尼、缅甸、柬埔寨、老挝、乌兹别克斯坦等五国建成投产实体工厂多达18个,在建熟料基地1个,已在海外建成水泥产能2600万吨,骨料产能100万吨,另配有28MW光伏发电及4MW/10MWh储能设施。目前公司海外营收占公司总营收约5.6%,海外水泥产能占公司总产能比重约6%。

2024年6月,冀东水泥完成了对中非冀东建材投资有限公司100%股权的收购,间接持有南非曼巴水泥有限公司51%股权,正式开启海外发展新征程。

根据中国水泥网数据统计,2022年海外市场水泥消费量首次超过20亿吨,2023年进一步增长至20.5亿吨。以东南亚、中亚、非洲为代表的成长市场,迎来了中资水泥企业的投资和并购活动。

截至2024年12月底,中国水泥企业已在亚欧非三大洲超过22个国家实现布局。2024年国内企业出海布局节奏明显加快,运营熟料产能较2023年同比增长达38%。

中国原材料产业主要出海地区

近年来,中国原材料生产企业持续加快出海淘金步伐。我们分地区来看,主要出海区域包括东南亚、非洲、中东地区。

在东南亚地区,随着中国制造企业设厂数量增加,众多原材料企业也纷纷在越南、泰国等国布局。如金发科技在越南同奈省投资建设生产基地,总投资额达8000万美元,已于2024年7月正式投产,规划总产能预计将达到60万吨/年,与三星、施耐德、松下、美的等知名企业建立了广泛合作关系;万盛股份在泰国投资2.16亿元新建生产基地,建设年产3.2万吨磷酸酯阻燃剂项目。

在非洲地区,部分企业选择在非洲进行原材料开发与生产。例如,青海丽豪清能股份有限公司与安哥拉国家石油公司签署备忘录,合作开发安哥拉的石英矿资源,用于生产冶金硅和多晶硅,进而制造太阳能电池板,该厂预计年产18万吨冶金硅和15万吨多晶硅,初期产能5万吨。

【中国产业出海】中国原材料出海步伐加快,如何应对贸易壁垒成出海关键因素?

图源:法新社

在中东地区,协鑫科技选择在沙特建设12万吨沙特颗粒硅项目,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和政策支持,拓展海外市场。

而在出海的驱动因素方面,首要因素就是市场拓展需求。由于国内市场竞争激烈,部分原材料市场逐渐饱和,而海外市场尤其是新兴经济体的市场需求增长潜力巨大,为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如东南亚地区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对各类原材料的需求持续增加。

在资源获取与优化配置方面,一些企业出海是为了获取国外丰富的原材料资源,以弥补国内资源短板,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例如,湖北宜化在东南亚投资建设新的生产基地,充分利用当地的煤炭、天然气等资源优势,降低生产成本。

此外,规避贸易壁垒也是主要因素之一。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部分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原材料产品设置了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壁垒。企业通过在海外建厂或投资,实现本地化生产和销售,可以有效规避贸易限制,降低贸易风险,如万华化学在美国、匈牙利等地投资建设生产基地,绕开了贸易壁垒,直接服务当地及周边市场。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