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上失态大闹特闹的事件频频见报 竟还牵涉到机场心理学?

2025-02-10     静姝     4001

机场是应该相聚也是一个分离的地方。(联合早报)

此外,机场环境也有可能让个人边界变得模糊。

除了激发反社会行为之外,机场还可能促成亲社会行为。例如,陌生人之间分享旅行计划,甚至表现出异常亲密。在这个无人区里,正常的社交禁忌似乎不再适用,酒精也进一步增强了这种社交亲密感。

红蚂蚁就发现,每逢独自坐飞机的时候,隔壁座位的人无论男女都会找我攀谈,然后很多时候我也不介意回复他们,反正要一起“相处”好几个小时。

由于时间和地点的模糊感,机场容易给人一种迷失方向的感觉。

我们通常会通过时间和地点来定义自己,知道自己在日常生活和熟悉环境中的角色。一旦这些标识失去,就有可能会感到迷茫。

然而,对于一些人来说,机场的这种“迷失感”也可能带来解放的效果。身处时间模糊的地带、站在时间的边缘,有时就像是从监狱中被释放出来。

同样的,身份的变动也能带来解放感。身份感对心理健康至关重要,但过于拘泥于固定角色也可能让人感到窒息。像演员被困在同一个电视剧角色中,我们渴望测试自己,迎接新挑战。因此,走出日常生活和熟悉的环境,反而会让人感到焕然一新。理想情况下,这种自由感能延续到我们旅行中的每一刻,但也有可能激发我们“过度解放自我”而表现出反常行为。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这种变化可以看作是从我们熟悉的文明,自我转向了更为原始的本能部分,即弗洛伊德所说的“本我”。

本我是我们欲望和驱动的源泉,是情感和攻击性的所在,且要求即时满足。本我通常受到自我(ego)的控制。然而,一旦酒精或药物松动了约束,本我就有可能彻底占据主导地位,带来混乱。

Steve认为,虽然禁止机场酒精可能听起来有些极端,但考虑到机场环境中激发反社会行为的多重因素,或许这是目前唯一有效的解决办法。

除了环境心理因素之外,旅游意味着放松和暂时脱离日常生活,这种“逃避现实”的心态让一些人觉得自己可以放松自律,释放平时积压的压力和欲望。这种情况下,失态行为(如饮酒过度、过于放纵等)更容易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