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位置一般在胸背部/腰部/面部/耳部等地方,病症表现为皮肤发红,长簇状水泡,并伴随着烧灼样、电击样、刀割样、针刺样或撕裂等疼痛感。
点击这里显示症状图片
密集恐惧者勿进
即便后面水泡破裂结痂痊愈,还是会产生瘢痕以及后遗症。曾经长水泡的地方,痊愈后依然感觉到疼痛。
最恼火的是,“生蛇”不挑人,且并非得一次就能终身免疫,它有1%-6%的复发率,当免疫力下降时可能又会找来......
“生蛇”不挑人,本地知名人士也曾感染患病!
案例1:新加坡男星沈炜竣患病
去年9月,40多岁的新加坡艺人沈炜竣在社交平台公布自己患上“生蛇”的过程,他表示“(生蛇)的痛无法用言语来形容,我被迫暂停工作、取消活动,暂时不在公开场合出现。”
水泡长在了他的颈部和面部,还因此右脸面瘫,并入院治疗。
图源:沈炜竣社媒
案例2:本地艺人陈之财的父亲患病
去年7月,本地艺人陈之财的父亲(88岁)因腹部长了红斑到附近诊所求医,随后被确诊带状疱疹。
治疗了2周后,伤口结痂了,但是疼痛感一直没有消失,甚至比之前更疼,还影响到睡眠。
他们经过了解后才知道,如果没有适当的治疗,这种痛苦甚至可能会跟着一辈子。
图源:早报
案例3:本地艺人许美珍的母亲患病
去年,本地艺人许美珍爆料母亲10年前患“生蛇”的过程。
她说,当时母亲出现左耳“生蛇”的罕见情况,不但脸颊神经麻痹、还平衡感失调,看起来像是中风一样,找到病症后,足足花了一年时间才康复。
有很多人会陷入误区,认为“生蛇”主要影响50岁以上的人,但其实不然。也有19岁患上“生蛇”!
还有人发现,自从疫情后,“生蛇”的人似乎变多的。这是因为:
“生蛇”主要攻击以下人群
1️⃣50岁以上中老年人
2️⃣免疫系统受损人群
3️⃣过于劳累,压力大,情绪低落的人群
这种病在发作的早期并不好辨认,如果误诊,就容易耽误诊治时间。
年纪大的患者,治疗不及时容易出现后遗神经痛。有人疼痛几个月,也有少数人的疼痛持续数年。
我们接着来看,“生蛇”发病的全过程:
“生蛇”的病程详解
早期症状(1-5天):
该阶段症状不明显,未出皮疹,较难确诊,通常会有神经痛或类似感冒的症状。
比如: 1️⃣局部皮肤异常感觉,类似刺痛、灼热感、瘙痒、麻木或针刺感; 2️⃣全身不适:低烧、乏力、头痛、肌肉酸痛、轻度畏光等; 3️⃣淋巴结肿大。
皮疹期(5-10天):
该阶段会出现水疱样皮疹,一般有经验的医生可以辨认。会出现以下症状:
1️⃣背部/胸部/腰部/面部/耳部等皮肤发红,出现红斑,随后出现簇状小水疱,水泡会增大。其中比较常见的出现在胸背部。
2️⃣疼痛加剧,出现烧灼样、电击样、刀割样、针刺样或撕裂等不适感。
结痂期(2-4周): 水泡破裂后会结痂脱落,可能会留疤,并且疼痛会持续。
后遗症&并发症: 皮疹消退后可能会留下这些后遗症和并发症:
1️⃣疼痛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2️⃣面部带状疱疹可能会导致眼盲;
3️⃣耳部带状疱疹可能会导致面瘫和听力下降;
4️⃣可能会影响肺部、肝脏功能。
注意,“生蛇”目前还没有痊愈的治疗方式,最好的预防方式就是接种疫苗,提高身体免疫力!
但如果已经患病,也不要太过于担心,接受治疗也能加速愈合降低并发症风险即可!
在早期,医生比较推荐的抗病毒药物有:
阿昔洛韦
泛昔洛韦
伐昔洛韦
也有一些土办法可以缓解”生蛇“带来的疼痛感 (仅供参考):
1️⃣使用中药外敷(缓解疼痛,促进愈合)
在水泡破裂前,用中药外敷缓解皮肤炎症,止痛,常见的组合有:
黄连、黄柏、板蓝根
大黄、冰片、雄黄
金银花、蒲公英、紫草
2️⃣物理疗法(缓解神经痛)
在疼痛的肌肤附近用艾灸,可能缓解神经疼痛。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