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華銀行研究主管全德健預計,2024財年的盈餘將達到50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0.7%,比早前預測占國內生產總值0.1%的8億元盈餘來得高。「這一盈餘將為2025財年提供更大的靈活性,既可用於緩解低收入家庭面臨的高生活成本壓力,也能確保財案在平衡預算原則 (BBR) 下保持審慎。」
全德健估計,整體來說,今年財政預算案將呈現擴張(expansionary),並可能出現溫和的赤字,預計為27億新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 0.4%。
他進一步指出,去年的經濟和市場表現良好,對我國的收入有助長。加上來自過去兩年的消費稅收入,這些增長將給今年的財政預算案帶來更多靈活性,但政府也將維持以往謹慎的態度。
「當然有些人會說,政府可能會想影響選情,但是另一方面也要看我們有沒有這個能力。從我們觀察,那麼多年以來,政府在財案方面都是非常謹慎的,雖然在收入方面比較多,盈餘比較多,但是不會像其他國家一樣會大手大腳地去做一些事情。雖然在短期內有這些措施大家會很高興,比如說有錢花、有錢拿,可是長遠來說,會產生很多不良影響和效果。」
往屆大選年預算案都有不少甜頭新加坡管理大學法學系副教授陳慶文預計,儘管2025年的預算將出現小額赤字,但本屆政府的最後一個預算案將出現盈餘,因此不會動用過去的儲備金。他指出,在2011年、2015年和 2020年大選年的財案中,政府在提供一次性或重複性的援助方面都更加慷慨。
「比如,2011年財案中有32億元的『增長與分享』配套 (Grow and Share Package);2015 年的預算案是自2008年至2010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慷慨的;2020年的預算案被冠病疫情籠罩,也提供了不少甜頭。預計2025年的預算也會十分慷慨。」
新加坡政策研究所社會研究室研究員張家綺博士認為,今年的財案將推出較宏觀的政策和措施。
「這可以讓國人看到將來的四到五年,如果現任執政府連任的話,他們會推出什麼樣的一個計劃,包括國家基礎建設、創新智能、教育和交通這些領域的計劃。」
較關注首投族和長者陳慶文認為,雖然所有國人應該都能在預算案中受惠,但適逢大選年, 30歲以下和60歲及以上的國人或是政府較關注的群體。
「財案可能會較針對30歲以下的人,因為在來臨大選中有些人將是首投族,而年輕選民更贊同政治多樣性和代表性。60歲及以上的人(包括建國一代和立國一代)在我國獨立以前出生,大多數人並沒有像獨立後的出生群體那樣從我國的增長和進步中受益那麼多。」
張家綺博士也認為,來臨的財政預算也將針對特定群體的相關計劃來肯定國人的貢獻,以及那些會被大環境不確定因素影響的人士。
「例如低收入和年長人士。對於年輕一代應該會有一些表示,因為畢竟他們在這個不穩定的大環境中開始就業,所以也應該會有一些針對他們的援助,或是幫助他們就業的措施。」
陳慶文指出,預算案旨在表明和展示人民行動黨政府的財政紀律和實力,也展示他們的政策理念。而行動黨很可能會在今年晚些時候將「新加坡攜手前進」運動下的一些新舉措納入行動黨的競選宣言中。
「在2025年預算案中,當務之急是表明所推出的各種措施不是民粹主義和短視的,而是政府對真正關切的問題作出回應。」
受訪學者們都認為,除了較宏觀和長遠的措施,2025年預算案將延續圍繞著與國人息息相關的課題,如生活成本和就業保障措施、提高生育率的策略、在人工智慧、金融、綠色轉型等新興領域方面為國人創造就業機會、提高技能,以及在各個階段為家庭提供支持。
黃總理早前指出,將在2025年財政預算案中闡述「新加坡攜手前進」運動接下來的計劃。
協助管理國家人口及人才署的總理公署部長兼財政部及國家發展部第二部長英蘭妮早前也宣布,政府為SG60寶寶準備的特別禮物,將在2025財年預算案聲明和國會撥款委員會辯論各部門開支預算和計劃時公布。
國務資政李顯龍早前也表示,黃總理將會在來臨的財政預算案中,宣布更多協助國人應付生活開支的援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