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全国传染病的监测、预防和管控能力,新加坡卫生部近日宣布,将于今年4月1日正式成立传染病管理局(Communicable Diseases Agency)并隶属卫生部管理。这一举措旨在整合各方资源加强协作,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公共卫生挑战。
01 传染病管理局职责涵盖五大领域
据悉,传染病管理局的成立,将汇聚卫生部、保健促进局和国家传染病中心在检测和防控传染病方面的公共卫生职能,通过促进更紧密的团队合作与协同效应,提升整体防控效能。
其职责涵盖预防、准备、检测、应对和支持五大领域,力求全方位保障公众健康。在预防领域,管理局将通过广泛的公众教育、科学的疫苗接种政策以及严格的感染防控措施,降低传染病的传播风险。
同时,管理局将积极领导和协调公共卫生应急准备工作,与各相关方密切合作,提升社会各领域应对传染病危机的能力,确保疫苗和治疗药物的及时开发与供应。
检测方面,管理局将利用先进的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强化对本地和国际传染病的监测能力,提升对传染病趋势的精准把握,为防控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面对传染病疫情,管理局将迅速展开调查,及时应对传染病病例和疾病暴发,提供专业的政策与科学建议,并在疫情期间协调公共卫生和社会措施,确保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此外,管理局还将大力推动科研工作,积极与国际合作伙伴共享信息和最佳实践,共同应对全球疾病挑战。国家传染病中心主任李坚明教授将正式出任传染病管理局首任局长,并同时卸任国家传染病中心主任一职。
02 新机构助力政府高效应对大流行病
值得关注的是,李坚明在公共卫生和传染病管理领域拥有超过20年的丰富经验,曾担任世界卫生组织总部卫生、安全和环境助理总干事顾问、世卫组织驻印度尼西亚办事处医学流行病学家以及新加坡武装部队生物防卫中心主任等重要职务。
他深度参与重大全球卫生安全合作,在全球和国家层面积极参与制定大流行病防范计划、风险评估及疾病管理计划。
在新冠疫情期间,李坚明教授在制定和实施国家应对措施与风险管理政策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全面负责政府整体应对工作和公共卫生行动,并为抗疫跨部门工作小组提供专业意见。过去几年,他还积极参与本地流感、兹卡病毒、结核病等传染病的应对工作。
国际传染病学学会前会长淡马亚教授对传染病管理局的成立给予高度评价。他表示,这是将卫生部旗下众多传染病相关职能整合到一个机构的重要一步。
作为法定机构,传染病管理局相比政府部门具有更高的灵活性,这将有助于新加坡更高效地应对未来国内外的大流行病。
淡马亚教授指出,许多国家在疫情后都在尝试整合传染病控制、监测和政策职能,例如英国成立了英国卫生安全署,将英格兰公众卫生局的多个职能以及原本分散在卫生部和其他政府部门的相关职能进行整合。
他强调,传染病管理局与医院、诊所及其他医疗机构的紧密合作至关重要,良好的协作将有效提升疫情应对能力。
新加坡传染病管理局的成立,标志着该国在公共卫生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新加坡对传染病防控的高度重视,也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提供了有益借鉴。
随着传染病管理局的正式运作,新加坡有望在未来更有效地预防和应对传染病威胁,为公众健康提供更坚实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