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訊)新一輪鄰里購物券有至少700元(2314令吉),能在鄰里商圈消費,但仍有商家指出雖然明白購物券帶來商機,基於三因素選擇不接受。
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周二(18日)宣布的「好康」中,除了每戶家庭能獲800元社區發展理事會鄰里購物券以外,恰逢建國60周年,年滿21歲的國人也能獲得600元至800元的SG60鄰里購物券,二者加起來有一半都能在參與計劃的鄰里商店和小販攤位使用。
前幾輪發放的鄰里購物券帶動買氣,讓不少商家紛紛加入計劃,但仍有者持保留態度。記者走訪馬林百列和後港村鄰里,前者還有三成左右的商家不接受購物券,後者有約兩成,受訪店家指出三個不加入計劃的因素。
馬林百列商聯會有三成多的商家目前不接受鄰里購物券,圖為馬林百列第84座熟食中心。(林藝君攝)
(1)收錢變繁瑣
西餐攤販唐小姐(26歲)指出,掃描購物券的系統流程比收紙版固本要複雜,需要額外的手機來掃描。且因食物價格並非整數,顧客以「購物券加零錢」的方式付款,收錢就會變得較為繁瑣。後港村商聯會主席孫嘉和也提到,有商販反映掃描購物券耗時,或為此出現人龍,有時顧客因久等索性不光顧而流失生意。
(2)記帳出現混淆
唐小姐解釋,當顧客用購物券加現金零錢付款時,零錢部分就算入現金入帳,在為記帳做總結時,無法分清哪些是現金付款,哪些是以購物券和零錢付款。
男裝店老闆羅先生(60歲)也坦言在不熟悉科技的情況下,擔心過程若出差錯,錢無法全數轉入銀行戶頭,不如收現金較保險。
(3)年長者遇挑戰
點心攤販陳女士則指出,遇過年長者用完2元面值的購物券,使用10元購物券時詢問可不可找回錢。
「他們有些是獨居老人,實在買不到十多元的食物,平時找一兩角勉強可應付,若是數額多,我們也吃不消。」
隨著政府這輪加碼派發鄰里購物券,有原本不收取的商家願意向有關機構主動作出詢問,進一步了解計劃。
雜貨店老闆吳礎岏(62歲)說,儘管有所顧忌,但考慮到這一輪政府加碼助國人,能在鄰里消費的購物券比以往要多,而且消費券目前仍有紙版固本,年長員工還是可從這裡開始,慢慢學習如何操作,再過渡到收取電子版本。他指出願意向有關機構詢問進一步了解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