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爪哇省,稻農正忙著收割水稻。東爪哇去年生產920萬噸稻米,占印尼總產量的17%,位居全國之冠,因此也被視為國家的糧倉。
不過省長科菲法認為,他們還能做得更多,包括探討如何進一步提高產量,或改用有機肥,生產更有益健康的稻米。
農業服務部負責人赫魯則認為,要在最短時間內實現糧食自給自足,就必須善加利用閒置土地。
在2021年啟動的國家林業試點計劃下,這個村莊的村民獲准開墾林地耕種。
林務局負責人阿奇瑪德表示這一帶的土地肥沃,即使與外界隔絕也不用擔心會斷糧。
印尼今年大米庫存充裕,應該足以滿足國內需求,但面對農民人口老齡化,加上年輕人不願從事這個行業,要做到無需進口將是個挑戰。專家也認為當局過於倉促行事,強調要做到自給自足需要長遠的規劃。
總統普拉博沃最近也削減了一些關鍵基礎設施的發展資金,受影響的包括灌溉系統等。專家認為這一舉措加上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可能成為壓垮印尼實現糧食自給自足希望的最後一根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