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如何鼓励生育一直是政府高度关注的重要议题。每年的国庆群众大会和财政预算案中,政府领导人都会对此展开讨论。在去年的国庆群众大会上,黄循财总理透露将制定新措施,助力多子女家庭。而在新财年预算声明里,相关细节得以公布。
01 不断完善的鼓励生育措施
据悉,从新财年预算案公布之日起,生育第三胎或更多新加坡籍孩子的家长,每个孩子可获得最多1万6000元的额外补助金,其中涵盖起步津贴、多子女家庭保健储蓄补助金以及多子女家庭多SG生活助手补助券。
育儿新政福利详情
儿童培育户头起步津贴加倍:从2025年2月18日起,新生儿若是第三胎或以上,儿童培育户头起步津贴从 5000 元增至 10000 元。
新增多子女家庭保健储蓄补助金:2月18日起,产下第三胎或更多孩子的母亲,凭每个新生儿可获得 5000 元的保健储蓄补助金,是在现有的新生儿保健储蓄补助金之外的额外补贴。4月1日起,新生儿保健储蓄补助金也将从 4000 元增至 5000 元。
新增多子女家庭SG生活助手补助券:通过LifeSG手机应用发放,家长生下第三胎及之后每一胎孩子一岁至六岁期间,每年可获 1000 元的补助券。现有多子女家庭,若有六岁以下的孩子,家长也可凭第三胎及后来每一胎孩子,每年获 1000 元补助券,直到孩子满六岁。
育儿SG生活助手补助券:所有2025年时0-12岁的新加坡籍孩童可获得 500 新元的“育儿SG生活助手补助券”,可用于购买生活用品、支付水电费等。
教育补助:2025年时13至16岁的新加坡籍孩子,其教育储蓄户头将获得 500 新元的充值;17至20岁的新加坡籍孩子,其高等教育后账户将获得 500 新元的充值。
降低托育费用:2025年,政府支持的学前教育机构保育费上限降低,主力业者运营的幼儿园每月保育费上限从 640 新元降至 610 新元,合作业者运营的幼儿园从 680 新元降至 650 新元。双职工家庭在补贴后每个孩子每月约支付 300 新元。低收入家庭的学前教育补贴扩大至母亲无业的家庭,这类家庭在主力业者运营的幼儿园全日托每月只需支付 3 新元。
在生育率持续走低、少生甚至不生成为趋势的当下,对多子女家庭给予更大扶持十分必要。这些新措施不仅体现了政府对父母养育子女辛劳的体谅,更通过实际行动减轻了家庭的生活负担,无论是物质上的援助,还是精神层面的支持与肯定,都意义重大。
此前,黄总理在去年国庆群众大会演讲时就已宣布一系列政策调整。从今年4月1日起,父亲将享有由政府承担薪资的四周强制性陪产假;同日,父母还将享有额外六周由政府承担薪资的强制性共用产假,并且从明年4月1日起,父母可共用的有薪产假将增加到10周。
此外,政府资助的学前教育中心名额增多,收费也有所降低。从最初简单的婴儿花红,到如今全面的配套措施,政府鼓励生育的政策正逐步细化,力求全面考虑生育所涉及的住房、育婴、托儿、学前教育、生活开支以及工作与生活平衡等各个方面。
尽管政府已推行多项鼓励生育的措施,但奖励配套仍存在完善空间。2月5日,议员周凯年在国会提出“支持新加坡人组织家庭”动议,引发22名朝野议员热烈讨论,并提出众多改进建议,内容主要集中在住房、辅助生育、育儿假期、灵活工作安排等方面,这些建议极具参考价值。
02 政策讨论与改进方向
负责人口政策的总理公署部长英兰妮回应称,考虑到政府后续对学前教育和育儿假调整的投资,预计到2026财政年,投入结婚与生育措施的资助将近70亿元,远高于2020财政年的40多亿元,这还未包含学校和高等教育津贴以及住屋津贴。
政府也明确指出,生育属于个人决定,强化对多子女家庭的帮助,反映出当局思路的转变,从以往容易引发年轻夫妇反感的“催生”,转变为认可并协助愿意多生育的家长。
然而,政府在鼓励生育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却仍难以扭转生育率下滑的趋势。2023年,新加坡居民整体生育率首次降至1以下,达到0.97的历史新低。国家人口及人才署历年调查数据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夫妇期望生育三个或更多孩子,但现实却与之存在差距。
新加坡统计局数据表明,40岁至49岁结过婚或已婚的居民妇女中,生育三个或更多孩子的比率从2014年约24%降至2024年约17.9%;生育一个或没有孩子的比率,则从2014年约32.7%增至2024年约40.2%。
鼓励生育之路困难重重,仍需持续探索新方法和新思路。特别是涉及传统观念和习俗的因素,如促使雇主为雇员提供更灵活的工作安排、减轻工作压力、改善职场内卷文化等,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并非仅靠政府就能解决。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