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因90歲姑姑陷入騙局,撥打1799援助熱線尋求幫助。(新明日報示意圖)
(新加坡訊)新加坡一名九旬婦女與舊友重逢,1年內借出40萬元,還開設加密貨幣戶頭,轉帳10萬元,所幸同住的侄兒察覺異常,撥打「1799」防詐騙熱線求助,及時止損。
受害者的侄子約翰(35歲,化名)接受《新明日報》訪問時說,90歲的姑姑退休前是一名教師,二十多年前工作時曾結識兩名女子,後續曾失聯,直到5年前才恢復聯繫。
「兩人年約五六十歲,從去年初至11月初,多次向我姑姑借錢, 每次金額介於2萬至3萬元,共借了逾30萬元。」
與姑姑同住的約翰透露,他起初不知道姑姑和對方往來,直到去年11月中旬,兩人晚上10時到訪,向姑姑借10萬元,才意識到不對勁。
「我問姑姑對方是否可信,但無論我怎麼勸說,姑姑對她們深信不疑。當天,還有一名男子通過電話說,要幫忙追回加密貨幣交易的損失,兩人才向姑姑借錢。」
「據我所知,前後共40萬元都轉進其中一位朋友的帳戶。」
隔天, 約翰立刻撥打「1799」新加坡防詐騙熱線詢問,才獲悉有關情況或屬於資金挽回詐騙。
接線員也教約翰如何處理,並勸告姑姑的兩名友人撥打熱線,尋求援助。
事發後與友人斷絕往來 所謂「資金挽回」騙局,是專門詐騙已上當的受害者,聲稱能挽回被騙的資金,不過需要支付部分服務費等,甚至偽裝成相關機構人員,藉此套取受害者的敏感信息。
沒想到的是,兩名友人兩周後再次上門。
約翰接獲消息後,通過家中監控器發現,對方正遊說不諳科技的姑姑,與一名身份不詳的男子聯絡,再通過螢幕共享,按照指示登入網絡銀行帳戶頭,下載應用程式後,開設加密貨幣帳戶,最終將10萬元轉進該戶頭。
「過程約4個小時,我聽到他們叫我姑姑登入網絡銀行後,我就趕回家阻止,但為時已晚。」
約翰事後報警,避免姑姑蒙受更大的財物損失,姑姑也與兩名友人斷絕來往。
若姑姑日後有任何銀行交易,都必須通知約翰和他姐姐。
「姑姑的手機如今只安裝WhatsApp,並確保只與身邊親人聯絡。」
通過熱線苦勸1小時 保住男子錢財 另一方面,新加坡一名青年察覺父親疑似墜入騙局,急中生智,撥打防詐熱線「1799」,協助父親保住血汗錢。
艾迪(27歲)受訪時說,事發當天,父親將自己反鎖在房間,不與家人交談,也拒絕開門,甚至還下樓到附近的自動提款機查詢銀行戶頭。
由於感覺有些不對勁,艾迪嘗試與父親溝通,才獲悉他接到一通自稱來自新加坡星展銀行的電話,指有人冒充父親的名義開設信用卡,還進行一筆數千元的交易。
他說, 電話之後轉接給一名「警察」,對方竟要求父親將自己隱藏起來,不能向任何人告知其中內容。
「我意識到他可能墜入騙局,於是立即撥打防詐熱線求助。」
他說,父親的警戒心起初非常強,但歷經與接線員1小時的通話,父親終於醒覺。
「之後我們向警方報案,慶幸沒有任何損失,父親也非常感激接線員的幫助。」
「1799」援助熱線接線員黃詩霖(39歲)受訪時說,接到艾迪求助的當下,聽出了對方的焦慮,擔心父親可能墜入騙局。
「我不斷告訴他,銀行和警方絕不會通過電話,索要個人信息或要求自拍報備。我建議他親自打銀行的電話核實。最終,艾迪的爸爸聽從勸告,不再與騙子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