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美甲店的数量逐年增加,过去两年增加约13%,达到接近1100间。受访协会表示由于入行门槛低,不少业者纷纷开设美甲店,使得竞争越来越激烈。
后港村这家美甲店观察到,近年来美甲店越开越多分散了客源,营业额减少超过三成。业者也说现在的一些美发店也提供美甲服务。
后港美甲店业者杨雁茹说:“这两年是突然之间真的开了很多美甲店,然后所以就真的有压力,因为早期真的就一间两间,我这一区巴刹很小,然后突然之间就开了六、七间,所以就很多竞争。”
本地美甲店的数量逐年增加,过去两年增加约13%,达到接近1100间。(图:杨雯婷)
本地美甲店的数量逐年增加,过去两年增加约13%,达到接近1100间。(图:杨雯婷)
本地美甲店的数量逐年增加,过去两年增加约13%,达到接近1100间。(图:杨雯婷)
位在兀兰的这家美甲店指出,更多顾客选择在本地做简单的指甲颜色去除,造成营业额减少高达35%。
思雅美甲店业者石慧伊表示:“因为我们这边比较靠近新山,所以很多人会去新山做了之后,回来我们这边做卸除凝胶。以前是满满的,就是我们在同一个时段,有两个顾客到三个顾客,今年就不一样。”
会计与企业管制局的数据显示,本地美甲店的数量,从前年1月的970多间,增加到今年1月的近1100间,去年全年新开业的美甲店共有198间,结束营业的则有130间。
全国国际执照与技能(美容与养生业)协会创始人邓慧丽指出:“疫情过后大家就开始对美业有兴趣了。我们这边大概50%以上,其实都有来说他们的业绩有下滑。很多都觉得美甲的门槛很低,因为他们就当作上网学习都可以,没有要真的技术上提升自己,所以这个是一个蛮严重的问题。”
协会也表示,近来有业者把美甲当作开拓客源的方式,并以较低廉的收费,吸引顾客购买其他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