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再入主白宮,特朗普發起了貿易戰,剛上任1個月就在2月1日簽署行政令,自2月4日起就對進口自中國的商品加征10%關稅。
緊接著,特朗普在2月21日簽署《國家安全總統備忘錄》,下令限制中國資金在美國戰略領域的投資,同時限制美國企業投資中國關鍵科技(如人工智慧、半導體、生物技術等),以防美國資金助長中國的軍事發展,威脅到美國的國家安全。
中國觀察家認為,這與過去幾年美國不斷加強對中國企業的審查(如TikTok、華為)一脈相承,可能會影響中資企業在美收購、合作和研發的機會,進一步加大經濟脫鉤的力度。
顯而易見,這些不友好的「特」強硬做法,按理不會受中國網民歡迎才對。
然而有趣的是,據美聯社報道,儘管特朗普對中國採取了較為強硬的立場,他的妻子梅拉尼婭(Melania Trump)近期卻在中國女性網民群體中收穫了不少讚譽,甚至成為中國社媒上的網絡紅人!
這個觀察著實令紅螞蟻頗感意外。
畢竟,無數例子已經告訴我們,只要某個公眾人物、品牌或媒體在社交平台上發布被「小粉紅」視為「辱華」的言論或行為,肯定會引發大規模的抵制浪潮。
沒想到,這次一些中國女性網民並未糾結於政治因素,反而在社媒上紛紛表達了對梅拉尼婭的獨立個性、時尚品味以及教養方式的由衷欣賞。
出生於歐州小鎮,在美國「飛上枝頭」
梅拉尼婭從斯洛維尼亞小鎮走到美國政治舞台的巔峰,其個人成長、奮鬥和成功歷程本身就充滿了傳奇色彩。
她高中時學習設計和攝影,曾在斯洛維尼亞的盧比安納大學修讀建築學。
16歲那年,她開始從事商業模特工作,18歲在義大利米蘭註冊了模特經紀人。1992年獲得Jana雜誌「年度之臉」大賽第二名。她在盧比安納大學學習一年後退學,在米蘭和巴黎繼續模特事業。1996年移居紐約,之後認識了房地產大亨特朗普,兩人於2005年結婚,次年他們的兒子巴倫出生。
梅拉尼婭會說六種語言:除了母語斯洛維尼亞語,還會說英語、法語、義大利語、德語、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語。
據媒體報道,來自中國東部淄博的24歲葛亞涵(音譯)也是梅拉尼婭的粉絲。她稱梅拉尼婭是一位神秘的女士,從斯洛維尼亞的一個小鎮來到美國勇敢地追隨自己的夢想。
梅拉尼婭2024年出版了自己的回憶錄,這本書在中國並未正式發行,但據說在中國黑市很受歡迎,有粉絲還因此獲利。
葛亞涵通過中國社媒地下渠道銷售AI翻譯的梅拉尼婭回憶錄中文版,每本售價八元人民幣(1.48新元),賺點零花錢。
時尚品味與優雅氣質模特出身的梅拉尼婭在穿搭上有著極高的造詣,常常以優雅、簡潔的造型出現在公眾面前,給人一種高貴、冷靜的印象,與她的丈夫特朗普形成鮮明對比。
她的時尚風格,不僅符合西方女性的審美,也逐漸成為中國女性模仿的對象,穿衣風格和氣質尤其深受年輕一代的廣泛喜愛。
特別是,在2025年1月20日的美國總統就職大典上,最吸引地球人眼球的一個看點就是第一夫人那一身黑色海軍裝,英姿颯爽,頭頂上的闊邊黑帽,綴了一圈白緞子,眼睛都藏在帽沿下。
據美聯社報道,廣州一名39歲女企業家Joyce Yip在小紅書貼文盛讚就職典禮上的梅拉尼婭,「她英姿煥發、優雅堅毅,看起來充滿力量又深具威嚴,我太喜歡了。」
美聯社報導稱這款寬邊帽的仿冒品,很快就出現在中國的網店上。小紅書的網紅在48小時內就發布了教學視頻,教人如何自製那款帽子。
紅螞蟻沒有找到相關教學視頻,不過的確看到很多人關注這頂帽子。
特朗普2017年首度上任時,梅拉妮亞並沒有立即入住白宮,而是留在紐約照顧還在讀書的巴倫。
據知情人士透露,照顧巴倫一直都是這些年來梅拉妮亞的首要任務,而梅拉妮亞本人也承認,從兒子出生她都是親力親為照顧的,甚至連保姆都沒有請過。
2019年,在一起關於彈劾特朗普的聽證會上,史丹福大學法學教授卡蘭為了解釋美國憲法給予總統的職權並不等同皇帝的權力,特地用巴倫的名字諧音來作了以下解釋。
卡蘭說:「憲法說貴族可以沒有頭銜,所以總統可以為兒子改名為巴倫(Barron),但不能令他成為男爵(baron)。」
此言論令聽證會上傳來陣陣笑聲,但梅拉妮亞卻深感不滿。
她在推特貼文回應:
「一名小孩的隱私理應受到尊重,也不應被牽連到政治中。」
卡蘭過後為有關巴倫的發言道歉。
另外,儘管特朗普曾多次發表性別歧視的言論,並且被指控有婚外情,甚至在2023年被裁定在1990年代性侵女作家卡羅爾,但梅拉尼婭依然對他保持堅定的忠誠。
2020年特朗普敗選後不肯認輸,頻頻指控選舉舞弊,但梅拉尼婭仍堅定支持丈夫,在推特上發文力挺。這一點被網民認為既體現了傳統女性的美德,又擁有現代女性的獨立與堅韌。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2018年5月,特朗普政府對從墨西哥非法越境進入美國的人實施「零容忍」政策,成人將被關押起來,而隨他們非法入境的孩童也會被安置在別處。
當時,就連向來甚少插手政治的梅拉尼婭也呼籲應儘快停止這種拆散家庭的爭議性做法。
梅拉尼婭的反對意見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特朗普的決策,促使他最終決定在2018年6月簽署行政命令結束這一政策,停止了大規模的家庭分離行動。
在特朗普作為總統的第一任期內,梅拉尼婭一直積極推動並專注於她的公益項目。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她發起的反網絡霸凌活動——「Be Best」倡議。這個倡議的核心目的是提高社會對兒童心理健康的關注,並通過教育和宣傳減少網絡欺凌和濫用藥物的現象。
不必過度解讀中國女性對梅拉尼婭的欣賞儘管梅拉尼婭似乎受到一些中國女性的喜愛,但這種欣賞或許不必被過度解讀。中國女性對梅拉尼婭的關注,更像是對美國政治和領導人私生活產生了極度的好奇心。
紐約霍夫斯特拉大學(Hofstra University)媒體研究副教授吳靜思認為,中國人看待美國政治,其實常常抱著看肥皂劇的心理。
對許多中國人來說,深入了解領導人生活細節相當新鮮,因為中國最高領導人往往只在嚴格管控的公開場合露面。
中國第一夫人彭麗媛在嫁給習近平前是知名歌手,在公開場合上比以往的領導人妻子都要活躍,但外界對中國第一家庭的生活方式仍知之甚少,甚至對他們住在哪裡、是否養寵物都不得而知。
中國社交媒體上有很多關於梅拉尼婭的討論和視頻,其中一些涉及她與特朗普的互動,特別是在公開場合上的細節。這類視頻往往會引髮網友們的各種猜測和評論。
例如,梅拉尼婭走下空軍一號時那個「拒絕牽手」的經典畫面,的確在網絡上引發了廣泛的討論。
很多中國網友以及其他社交媒體用戶都注意到,在那個瞬間,梅拉尼婭似乎有意避免與特朗普牽手,還有人解讀為她對丈夫的冷漠或不滿。
但這種情況其實可能有更簡單的解釋。根據現場情況,梅拉尼婭可能是擔心風太大,怕自己的裙子被吹起,因此選擇用手壓住裙子,而不是因為不願意牽手。
再如,特朗普在遭遇襲擊後,曾在公開場合與梅拉尼婭一起亮相。
這一場景也引發了傳統媒體和社交媒體的廣泛關注,特別是當特朗普主動去親吻梅拉尼婭時,梅拉尼婭只是輕輕地將臉貼在特朗普臉上,沒有回應他的親吻。
所以中國女性網民愛談論梅拉尼婭,也許只是純粹愛吃瓜,對她的生活瑣事深感好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