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城公寓单位20年设计变迁 是效率提升还是空间缩水?

2025-03-01     清禹     3237

狮城公寓单位20年设计变迁 是效率提升还是空间缩水? 红蚂蚁早前谈过组屋的设计变迁,这次轮到公寓。

过去20年,新加坡公寓的面积变得越来越小,售价却水涨船高,那,公寓单位的设计与布局究竟是变得更有效率,还是纯粹空间变小?

狮城公寓单位20年设计变迁 是效率提升还是空间缩水?政府自1993年起,允许凸窗和植物槽拥有豁免权,不算在整栋建筑物的可建筑面积内。当时的目的是为了鼓励本地建筑物在室内增添绿意,而不是一栋又一栋死气沉沉的钢骨石墙。(海峡时报)2006年至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夕,实用不在考虑范围内在2008、2009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全球经济正处于繁荣期。私宅价格指数(Property Price Index)在2006年底到2008年第二季度期间上涨了36%。

那时,经济蓬勃发展,大家普遍认为自己的购买力将持续增长,谁也没料到雷曼兄弟突然倒闭,引发了美国的次贷危机。

无法预知将来的大家,那个时期对豪华海滨公寓的兴趣浓厚。开发商在设计公寓时的共同点之一都是有宽敞的长形阳台,旨在让业主能够无障碍地欣赏到最广阔的美丽海景。

2008年竣工的滨海舫(The Sail@Marina Bay)和2010年竣工的滨海湾居(Marina Bay Residences)这两座靠海的豪华楼盘,其中一大卖点就是宽敞的阳台。

以滨海湾居二房单位(下图)为例,约106平方米的面积中,仅一个阳台面积就有8至9平方米,两个阳台总面积接近18平方米,占据了相当大的空间。

放在今天,这样的设计很可能会被视为浪费空间。以当前的房价,许多人或许会认为,光是购买公寓的客厅面积就已经难以承受,还要花费额外的钱购买这么大面积的阳台,显得尤其不划算。

狮城公寓单位20年设计变迁 是效率提升还是空间缩水?滨海湾居的二房式B1c单位。(property2day)另外,吉宝湾映水苑(Reflections at Keppel Bay)相信是本地最后一个采用曲线形阳台的大型项目,一些单位还不仅只有一个阳台。

如今,这种设计已不太受欢迎,因为它在室内设计上较难适配。曲线形布局通常需要更多的定制化装修,而且市面上很少有家具能够完美适应这样的独特空间。

狮城公寓单位20年设计变迁 是效率提升还是空间缩水?吉宝湾映水苑。(cos)这种独特的空间往往只有口袋够深的人才能拥有。在金融危机之前,似乎实用性并不在设计的考量范围内。

除了豪华公寓,其实一些大型的普通公寓,起阳台或额外私有空间(private enclosed space),也是主打一个“大”。

额外私有空间指的是围绕私宅的户外空间,其中一些例子包括顶层单位的屋顶花园,以及地面层单位的户外花园。

在2007年推出的柏景苑(The Parc Condominium)公寓,位于西海岸路,它的额外私有空间就特别的宽敞。

下图的一楼单位,84平方米的面积有约33%的面积是户外花园。

狮城公寓单位20年设计变迁 是效率提升还是空间缩水?柏景苑。(serenechua)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大型阳台和户外花园其实是开发商为了增加销售面积而做出的尝试。尽管这一时期的单位面积普遍较大,却很少考虑空间的使用效率。然而,当时的购房者对此却十分买账。

2010年至2013年:鞋盒公寓最受欢迎,双钥匙公寓和“哑铃型”户型面世全球金融危机促使投资者纷纷涌向避险资产,如投资新加坡房地产,这导致本地住宅房地产价格

飙升。

同时,许多资本有限但又想投资房地产的人,也爱选择购买一房型门槛比较低的“鞋盒”公寓进行出租。

鞋盒公寓指的是面积不超过50平方米,即538平方英尺的公寓。

为确保买家能负担得起,发展商也顺手推舟,缩小私宅面积,推出更多的“鞋盒公寓”,结果大受欢迎。

2011年新加坡首次实施的额外买家印花税(ABSD)力度相当薄弱,新加坡公民购买第三套及以上的住宅的ABSD仅为3%!(如今第二套的ABSD已经提高到20%)。

因此,对购买第二套房产的人来说,入手门槛较低的鞋盒公寓,ABSD几乎没有起到威慑作用。

当时“鞋盒公寓”的数量在四年里增加近四倍,有些新发展项目的鞋盒公寓更占总单位数量的80%,以至于在2012年促使市区重建局决定,必须限制中央区外非有地私宅发展项目的单位数量,以确保鞋盒公寓不会在将来占我国住房种类的绝大多数。

尽管如此,鞋盒公寓的激增也促使了空间效率的提升,因为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开始竞相打造更好、更具多功能性的单卧公寓空间来抢滩。

同个时期,也开始兴起双钥匙公寓。

2009年推出的水之轩(Caspian)公寓就是首个推出双钥匙的公寓,之后我们开始看到更多相似的双钥匙单位问世。

狮城公寓单位20年设计变迁 是效率提升还是空间缩水?靠近兀里的8@Woodleigh,把三个卧房式单位隔成一个两卧单位以及一个大开间(studio apartment)单位。(星狮地产)另外,这段时期,也看到更多善于利用有限空间的公寓单位设计面世,譬如首批“哑铃型”户型的出现,即卧房分布在中央处的客厅兼饭厅区两侧,减少了走廊空间的需求,是一种高效率的空间规划方式。

例如,黄埔的Eight Riversuites公寓的两卧单位,两个卧室通过客厅和餐厅区域相连,而不是通过走廊相隔。

狮城公寓单位20年设计变迁 是效率提升还是空间缩水?(8riversuites-sg)在当时,哑铃型设计被视为一种创新,因为在那之前,大多数住宅的设计仍然将所有卧室集中在一侧,而将其他更具“社交功能”的空间安排在另一侧。

2014年至2017年:单位面积开始缩小,“哑铃型”户型占据主导地位公寓面积在2014年开始缩水,以四卧室单位为例,2000年代初建成的单位面积可大至2000平方英尺以上。2017年以后,四卧单位面积平均跌至2000平方英尺以下,近年更缩至约1200平方英尺至1700平方英尺。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