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踏入丽华酒家,就有种回到老时光的感觉。餐厅里,大桌早已坐满,一家三代围桌而食,欢声笑语此起彼落,气氛热闹而温馨。
然而,坦白说,我已经不太习惯丽华的古早味了。多年来,政府大力推广健康饮食,提倡少盐少油,如今新加坡人的口味已逐渐趋于清淡,而丽华依旧坚持着那份传统风味。
不过,偶尔还是会想念童年的味道,于是,即便口味变了,丽华依然是我不时光顾的老地方。
丽华的服务一如既往地贴心,服务员体贴地提醒我们人数不多,别点太多菜,以免浪费。但面对琳琅满目的招牌菜,许多更是其他地方吃不到的经典佳肴,实在让人犯了选择困难症。若想一次尝遍丽华的拿手好菜,建议还是约上五六位亲友同行,才能真正感受到这家老字号的魅力。
在新加坡生活的人,对“捞鱼生”一定不陌生。据说,这道如今逢年必吃的菜肴,正是1964年诞生于丽华酒家。在那之前,鱼生不过是一道简单的新年生鱼片沙拉,各地华人餐馆各有做法,直到新加坡粤菜界的“四大天王”将其重新演绎——提前调配好的酱料,搭配各种食材拌在一起,全桌人高举筷子“捞起”,一边大声喊著吉祥话,一边将好运越捞越高!
这种充满仪式感的“捞起”正是新加坡独创,就像新加坡司令鸡尾酒、辣椒螃蟹一样,是地道的新加坡骄傲,绝不容外人“认祖归宗”!
每逢新年,总有许多人专程到丽华品尝这道历史悠久的鱼生。虽然近年来鱼生的做法不断推陈出新,甚至衍生出各种高级版本,但丽华依然坚持最传统的风味——简朴而纯粹,正是我们自小熟悉的味道。
说到佛钵飘香,也就是芋头圈,这道菜堪称本地粤菜馆和煮炒摊的“永远居民”,更有人说它正是丽华的原创菜肴。因此,丽华的菜单第一页,必然是佛钵飘香的身影。不过,这道菜的起源至今仍是粤菜界的一桩“公案”——到底是丽华酒楼首创,还是龙凤酒楼(Dragon Phoenix)?
要解开这个谜团,就得回溯到60年代的新加坡。当时,粤菜界有“四大天王”,几乎垄断了本地高端粤菜的江山。其中,两位天王从国泰酒楼(Cathay Restaurant)跳槽到了丽华,另一位则自立门户,开设了龙凤酒楼。由于彼此熟识,厨艺上互相切磋,芋头篮的概念究竟源自何处,至今无人能下定论。
但无论如何,丽华的芋头篮自有其独到之处——外皮炸得金黄酥脆,内里的芋泥细腻绵软,入口即化,香气十足,完全没有一丝油腻感,称得上是本地粤菜经典中的经典。
火腿玉兰鸡是一道极具年代感的粤菜,曾是婚宴上的常客。最近一次品尝,还是在砂拉越的一家著名中餐厅,如今在新加坡,已几乎难觅踪影。
这道菜看似简单,实则考验火候——白斩鸡肉质鲜嫩,油润适中,搭配咸香的火腿和翠绿爽脆的芥兰,层次丰富,口感和谐。菜名“玉兰”正是取“玉”象征翠绿的玉石,“兰”代表芥兰之意。
丽华的另一道招牌菜——八宝鸭,同样是如今本地餐馆难寻的老味道,若想品尝,还得提前两天预订。
虽然丽华以传承经典著称,但并不完全拘泥于传统,其中一道“炸脆皮虾”便是一例。整只鲜虾裹上春卷皮(Popiah 皮)炸至金黄,外皮酥脆轻盈,轻咬一口,便能听到“咔嚓”作响,里面的虾肉鲜嫩多汁,让人忍不住一只接一只。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