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長兼財政部第二部長徐芳達今天(5日)在國會撥款委員會辯論交通部開支預算時表示,這是在黃循財總理宣布為樟宜機場發展基金注資50億元的基礎上追加的。
他說,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民航局將與企業和工會領袖、政府機構以及國際夥伴合作,在這四個領域制定計劃,幫助企業和員工茁壯成長,取得成功。
我國目前與160多個城市有航班連接,這是我國經濟的主要推動力。徐芳達說,政府的目標是在2030年代中期,建立一個超過200個城市連接點的更大網絡,使我國成為一個重要的全球節點。民航局將與經濟機構和業界合作,確定主要的連接點,並制定計劃,加快建立新的連接點。
在基礎設施方面,民航局將與航空業利益相關者合作,為我國航空樞紐規劃有利的基礎設施,並協調各企業的發展。民航局將提供資金支持,加快發展惠及所有機場使用者的共用基礎設施。
至於創新技術,民航局將與業界和研究界合作,制定一個為期十年的技術路線圖,以指導技術規劃,並將研發成果轉化為可在整個航空生態系統中部署的運行能力。技術路線圖將利用第五搭客大廈的發展,建立「活實驗室」,以測試和發展新的能力。
最後,熟練的人力是全球航空樞紐的關鍵競爭因素。民航局將與企業和工會合作,培養一支高素質的員工隊伍,包括強大的新加坡骨幹力量,以及對樟宜機場競爭力有重要貢獻的外籍員工。當局將會進行投資,提升員工技能,重新設計工作崗位,以更好地吸引和留住本地員工,讓航空樞紐繼續保持競爭力,為國人提供良好的就業機會。
徐芳達表示,與許多競爭對手相比,我國目前最大的優勢之一,是能夠作為一個航空生態系統,以及企業、工會和政府三方之間的密切關係。我國在研究如何提升樟宜航空樞紐的競爭力時,必須繼續利用這一點。
「雖然我們的航空樞紐處於有利位置,可以乘風增長,但競爭也在加劇。我們十分關注航空業利益相關者面臨的成本上升問題。政府致力於與航空業合作,改善我們的服務水平,提高生產力,並儘可能降低運營成本。如果我們實現了成本節約,我們將與業界夥伴分享這些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