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只是“等死的地方” 养老院福利院成了孤独老人的避风港

2025-03-05     清禹     2563

不再只是“等死的地方” 养老院福利院成了孤独老人的避风港 继红蚂蚁在1月20日完成了《“孤独死”每天都在新加坡上演,见报的只是冰山一角》一文后,陆续又出现了更多关于独居老人死于家中、尸体腐烂后才被发现的新闻。

1月26日:74岁独居德士司机被发现倒卧在勿洛北4道第102座组屋9楼的家中。

1月31日,大年初三:西海岸通道一名女邻居闻到刺鼻的异味报警,53岁男子被发现死于家中。

2月1日:71岁男子被发现暴毙在惹兰红山第141座组屋的单位内。楼上邻居闻到异味后整夜未能安眠,第二天一早去敲门才发现屋内有腐尸。

2月2日:71岁男子被发现暴毙在勿洛南2道第12座组屋二楼的家中。

2月10日:57岁独居男子在兀里连路第208A座组屋的家中去世,尸体发臭引起邻居关注报警。

3月2日:朋友连续五天未能联系上82岁的独居老妇,最终在武吉巴督西8道第171座组屋22楼的家中发现她已倒毙。

对于独居老人来说,如果行动不便且没有家人可依靠,想要有尊严地度过晚年,疗养院或许不是一个糟糕的选择。

个案一:和亲人疏离了83岁的李阿明(音译)因行动不便且没家人可依靠而住进疗养院。

他年轻时经历了离婚以及和兄弟姐妹失联后,就和朋友一起住进芽笼峇鲁的一房式租赁组屋。

2022年,李阿明的健康恶化而入院,出院后他被转介入住瑞那拉耶拿教会(Sree Narayana Mission)属下位于义顺的疗养院。

已有超过30年没和兄弟姐妹联系的他告诉《亚洲新闻台》:

“我现在已经超过80岁了,已经好多年没有人来看我了。我的家人没有人来看我,他们不知道我住进了疗养院,而我也不知道我兄弟姐妹的住家地址。”

新加坡有一群像李阿明一样的老年人,他们入住疗养院或福利院并非出于选择,而是迫不得已。

他们大多数因为无法自理,且与家人和朋友疏远多年。还有一些人没有子女,或者家人已经先离开了这个世界。

李阿明说:

“但是我来到了疗养院后,感觉很好,有人照顾我,还结交了朋友,又可以打麻将,出去玩。”

不再只是“等死的地方” 养老院福利院成了孤独老人的避风港乐龄SG计划由国家领导让年长者的住家更亲乐龄、打造更安全且容易通行的社区,以及建造更多融合住房、护理和社区服务的辅助生活设施,只在协助年长者原地养老,实现健康、充实和有尊严的晚年生活。(联合早报)个案二:膝下无子女,亲人都比自己“早走”83岁的陈秀玲(音译)膝下无子女,而丈夫已经先一步离开了这个世界。丈夫过世后,她几十年来头一次感到寂寞。

那时,她每天到日间护理中心报到打发时间,工作人员注意到她变得越来越健忘,并且得依赖他人的照料。日间护理中心担心她回家后的安全和健康状况,将她转介至疗养院接受全日制照料。

2024年,陈秀玲住进了瑞那拉耶拿教会的疗养院。她受访时坦言,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会住进这样的地方。

陈秀玲女士在疗养院的个案经理兼社工玛丽(Mary Joseph Lourdes)说,像陈女士这样的长者,刚开始往往很难适应疗养院的生活。

“多数人一开始都会处于‘拒绝相信’的状态,总想着‘为什么我会住进疗养院呢?’”

这种情况在没直系亲属的长者身上,尤为明显。因为他们当中许多人早已习惯了独居,直到年老和疾病的到来,才迫使他们寻求他人的帮助。

个案三:露宿者70岁的Zack(假名)因多次吸毒和盗窃罪而坐牢,出狱后他不想给家人带来负担,选择当露宿者。

这些年来,他与亲人失去联系,并依靠有限的积蓄维持生活,直到2020年入住卫理福利服务基督之光卫理关怀院。

Zack说:

“以前每一餐都得四处翻找食物,在这里,他们给我准备好了食物和必需品。”

也曾是露宿者的Ah Tan(77岁)住在基督之光卫理关怀院已经17年了,和他同住的兄弟过世后,他便在小印度的竹脚一带露宿街头。

双腿截肢的Ah Tan哽咽地说:

“我的兄弟姐妹和母亲都走了,只剩下我一个人。”

基督之光卫理关怀是新加坡11个福利院中的其中一家,这些福利院由社会服务机构运营,专门为贫困人士提供照护。

卫理福利服务表示,这些长者住进福利院的常见原因:财务困难、长期监禁或住进心理卫生学院入院治疗精神健康问题,这些因素最终导致他们失去住所。

他们在福利院接受直接的辅导并参加社交活动,以应对自己“复杂的心理情感挑战”。

卫理福利服务指出,这群人很少在公众场合露面,可能很多新加坡人都不知道他们的存在,或者对他们有误解。

目前,在新加坡的贫困人士法令下,贫困人士若没有能力照顾自己并缺乏家庭支持,可入住福利院。当局会进行社会调查,确保个人符合该法令的贫困者定义,即没有明显的生计来源或住所、没有心智能力。

由于这些标准,这些福利院中的许多长者居民都是没有照顾者或近亲支持的人,因此长期住宿护理是他们最好或唯一的选择。

养老院是孤独老人的避风港不再只是“等死的地方” 养老院福利院成了孤独老人的避风港养老院的院友参加活动。(联合早报)据新加坡社会及家庭发展部的数据,截至今年2月,大约有1500人住在疗养院、福利院、安老院、养老院等,其中60%的年龄在60岁及以上。

2023年,卫生部指出,2030年,每四名公民中就有一人年满65岁或以上,当中有大约8万3000人是独居老人,这一数字可能还会继续增长。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