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A使用者和零售商 冀加强执法并监督电商买卖

2025-03-07     月泓     2855

PMA使用者和零售商 冀加强执法并监督电商买卖 新的个人行动辅助工具条例(Personal Mobility Aid,简称PMA)预计将于2026年第一季度生效。使用者和零售商都对此表示欢迎,而除了取缔违例行为,他们也建议当局对电商进行监管,以确保不合规的产品不会进入市场。

明年第一季度起,个人行动辅助工具的行驶速度将从目前的每小时十公里降低到每小时六公里。在公共道路上使用的个人行动辅助工具的规格大小,也必须符合规定,宽度、长度和高度分别不能超过70公分、120公分和150公分,装载重量不能超过300公斤。

两三人使用一辆PMA74岁的宏茂桥居民Stephen Sum对这些宣布表示欢迎。他在一年半前通过护联中心的乐龄助行基金,购买了行动辅助踏板车(mobility scooters)。

他受访时说:“车速慢一些,就不容易发生事故,对我们和其他道路使用者来说都会更加安全。”

Stephen Sum也希望条例生效后,政府能加强执法取缔那些违规使用个人行动辅助工具的行为。

“我每次出门都能看到,有两个人,甚至三个人坐在一辆个人行动辅助工具上,就好像家里有一个行动不便的人,但是全家人都可以坐着外出,看上去非常危险。”

降速或影响残障送餐员收入但是,另一名行动辅助工具的使用者、40岁高级行政助理蔡先生则认为,脚踏车的骑行速度远比时速十公里更高,撞到人也很危险,所以限制行动辅助工具的时速意义不大。

他建议政府下来考虑只允许拥有医疗证明的人,在公共道路上使用行动辅助工具。

“我认为只有残障人士才能使用行动辅助工具,(索取)医疗证明是防止人们滥用的最佳解决方案。”

蔡先生补充说,对残障送餐员来说,行驶速度的降低也可能会影响收入。

“所以对于那些使用个人行动辅助工具来送餐的残障人士,应允许他们使用速度更高的个人行动辅助工具,因为他们没有任何其他交通工具来送餐。”

永续发展与环境部兼交通部高级政务次长马炎庆前天(5日)在国会拨款委员会辩论交通部开支预算时表示,陆交局会从今年第四季落实行动辅助踏板车评估计划,到了明年第一季,所有在公共道路上使用行动辅助踏板车的人都必须拥有医疗证明。

网售不合规行动辅助工具受访零售商都表示,早在政府去年3月接受活跃通勤工具咨询小组(Active Mobility Advisory Panel,简称AMAP)的建议后,就开始清理旧库存,并用符合新规格的产品取而代之,确保能满足新要求。

销售电动代步车和轮椅等行动辅助工具的Falcon Mobility董事总经理周昭宏指出,政府早就应该收紧相关条例。

“新条例将有助于减少误用和滥用个人行动辅助工具的案例,并改善行人的安全。我们将张贴长期协议公告和现有公告,直到新条例生效。我还可能创建一个专门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帮助回答对新条例的咨询。”

此外,他也发现,更多人网购个人行动辅助工具,因此建议政府对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监管,以确保不合规的产品被限制进入市场。“否则,问题不会得到解决。其结果只能是将供应从线下转移到线上。”

零售商建议颁发安全认证另一家零售商MOBOT总经理周文河也提到,公众从网上购买不符合规定的个人行动辅助工具的现象。

“在人行道上飞驰的不合规的车型,根本就不是个人行动辅助工具。因此,要遏制这些现象,政府需要加强对使用者和违规零售商的执法力度,包括网上零售商。”

至于限制速度是否能提升道路安全,周文河赞同蔡先生的观点。

“合规个人行动辅助工具的使用者以及速度,都并非事故的主要原因,只要社区里还有不符合标准的设备,行人就会感到不安全。”

他补充说,MOBOT 将在用户购买或维修时,与他们分享新条例的细节。

“MOBOT的大多数用户确实需要个人行动辅助工具,因此获得医疗证明很容易。此外,他们无需更换现有符合标准的产品。相反,他们只需确保到时以不高于每公里六小时的速度行驶即可。”

此外,周文河希望政府探讨是否有必要为个人行动辅助工具颁发安全认证。

“就像个人代步工具和电动脚踏车,分别获得陆交局颁发的 UL2272和EN1519安全认证一样。我们认为有必要这样做,以确保只有经过认证的产品才能进口到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