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 ,政府也在同時研究多建造兩條地鐵線,並且有可能在未來重點發展的南部瀕水地區交匯,讓超過40萬戶家庭步行不到10分鐘就能到地鐵站。
交通部長兼財政部第二部長徐芳達3月5日在國會撥款委員會辯論交通部開支預算時宣布,西海岸延長線(West Coast Extension)的第一階段將從裕廊區域線的班丹蓄水池站,連接到跨島線的西海岸站,預計2030年代末落成;第二階段將從裕廊線的西海岸站,銜接到環線的肯特崗站,預計2040年代初期竣工。
陸交局也在探討興建一條穿行於西部和西北部的地鐵線,暫名登加線(Tengah Line),途經登加、武吉巴督、女皇大道和紅山等一帶。
在2019年出爐的2040陸路交通發展總藍圖中,首次提出一條實里達線,穿行於北部和東北部一帶,途經兀蘭、三巴旺、盛港西、實龍崗北、黃埔、加冷,以及南部瀕水地區(Greater Southern Waterfront)。
一旦建成,實里達線將有助緩解東北廊道的擁堵情況,以及服務目前沒有地鐵穿行的市鎮,北部居民往來市中心的車程可縮短多達40分鐘。
一邊繼續擴充,一邊不斷翻新
「我們每年都會增加新地鐵站或地鐵線,直到2030年。」
地鐵網絡的不斷擴充要求更高的服務水平和設施維護效率,這是當局面對的長期挑戰。已有30多年歷史的南北與東西線地鐵站,也將面臨不斷翻新的的問題。
與此同時,設施的翻新也必須考慮到全球海水上升的因素。新建的地鐵站都把入口處墊高,搭客要入站先得上一個台階,舊地鐵站的翻新也許不只翻新這麼簡單。
缺乏足夠的資金,一切免談,有錢則好辦事。
在新地鐵融資框架(New Rail Financing Framework,簡稱NRFF)的基礎上,政府額外投入10億新元,有了更多資金,當局可從幾方面改善地鐵資產管理。
西方國家如英國、法國的人民很習慣地鐵服務的經常性中斷,因為它們的地鐵服務是上百年歷史的老招牌,但新加坡地鐵比較起來還很年輕,一旦服務不達標,人民便會吐槽,搞不好還變成政治課題。
今天的新加坡已經是世界上地鐵網絡最密集之一,地鐵網絡是國家發展的龍脈,它必須保持青春永駐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