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後的吃穿用度、社交活動,樣樣都離不開錢。即便消費降級,也要保持生活質量,不是湊合度日,而是好好慶餘年。
那麼,退休要準備多少錢?
研究顯示,在新加坡,65歲退休者每月需1750至1937元才能勉強過活。而另一項針對3000人的調查發現,要財務自由,60萬元才夠,每月花2500元,能支撐20年。星展集團的研究則指出,按每月1600元的平均開銷,到了2030年,至少需要55萬元才能維持基本生活。
但人生不只是計算器,疾病、意外可能隨時打亂計劃。如果還想每年去旅行、吃美食,或是活得比別人久,退休金可能永遠不夠。
退休不是時間一到就能水到渠成的事,要想過得安穩舒適,提前規劃才是關鍵,否則到時手忙腳亂,哭天喊地也無濟於事。
公積金(CPF)是多數新加坡人的退休依靠,雖然不少人抱怨資金受限,但客觀來說,它確實提供了一定保障。2025年起,55歲時在退休戶頭存入42萬6000元,每月可領取約3300元,基本上可以安享晚年。
但對存款不足的人來說,問題是如何撐到65歲領取公積金?專家建議,趁早規劃退休儲蓄,並利用投資、保險等方式積累財富,讓退休更有底氣。
一輩子為錢勞碌,難道真的要存夠百萬,才能安心退休?其實,退休生活的品質,關鍵在於期待值與預算的平衡。
品味不等於昂貴,健康也不一定要大把花錢。政府津貼、社區設施、健保計劃等,都能幫助大家健康、活躍地老去。只要合理規劃,把「想要」與「必須」分清楚,找到自己能接受的生活方式,退休就不再是難題,而是最美好的安排。
張海潔主持的《海量說》每個星期推出,除了《8視界》和YouTube,也可以在《海量說》的專屬YouTube、Facebook、TikTok、IG、小紅書(海量說)和微信視頻號(海量說SG),觀看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