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前进党非选区议员梁文辉自2020年进入国会,多次针对就业(包括外籍人员到新加坡来抢饭碗)和住房等问题,向负责相关事务的部长提问。
但是,梁文辉经常对部长的答复不满意,总抱怨人力部数据不透明,或者不给他机会问到底。他口中的不透明,包括数据没有区分“土生土长的”和“外来的”新加坡公民,以及当局“忽视外籍人士取得本地永久居留权后,对相关统计数字的影响”。
人力部长兼贸工部第二部长陈诗龙过去几年反复说明政策设计,驳诉他数据不透明的指控,也曾提供梁文辉提问之外的数据,希望能够说服对方。
他也提醒,许多后来入籍或取得永久居留权者,是土生土长本地人的配偶;在新加坡这个移民社会喋喋不休地谈论土生土长者和非土生土长者,即强调“我们和他们”的差别,是不健康的心态。
不过,梁文辉还是想要重提自己的论点。
3月7日,陈诗龙在国会拨款委员会总结人力部开支预算辩论时,引用了香港电影中的经典粤语台词,来怼梁文辉。
他以刘德华2004年出演的港片《江湖》的经典粤语台词告诉梁文辉:
“讲,你又唔听;听,你又唔明;明,你又唔做;做,你又做错;错,你又唔认;认,你又唔改;改,你又唔服;咁你要点呀?”
这句话在议事厅引起哄堂大笑。
他接着以英语说,自己已经尽力了,一遍一遍地向他解释,但他仍不接受。
当国会议长谢健平让陈诗龙翻译这句粤语时,他说他已总结了这句话的精髓。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早报 zaobao.sg (@zaobaosg)
如果是异族同胞,或者不懂广东话的人听了这简短的总结,可能会觉得陈诗龙是在说面对梁文辉这样的人,感到无奈,不知道该怎么办。
但事实上,这句话的完整意思是指某人总是做不到正确的事,或者做事的态度有问题,即使经过讲解、听取、理解、执行、出错、承认错误、改正错误等各个环节,最终依然不愿意认同,每个环节总是做不到,似乎不在乎或不愿意改变。因此,面对这样的人,别人只会感到无奈,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段话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难以沟通或难以改变行为的情况。
因此,有网民质问:在国会殿堂上讲一大串广东话是否不妥,会不会引起歧义?
根据新加坡宪法,除非立法机关另有规定,所有国会辩论和讨论均应以马来语、英语、华语或淡米尔语进行。
(取自新加坡法令网站)(取自新加坡法令网站)
《海峡时报》读者Liew Kai Khiun就投函到该报说,鉴于国会程序在法律和政治方面的重要性,确保议会讨论和记录的清晰、准确和公正至关重要。因此想了解在议会中是否允许使用方言或非官方语言。
他也担心,陈诗龙的做法会不会成为一个先例,其他议员日后可能在演讲中夹杂非官方语言,并造成沟通和翻译上的困难?
他不认同陈诗龙在国会上说粤语的做法,并认为国会使用四种官方语言,为多元文化的新加坡提供了一个公平的辩论平台,让所有新加坡人都能理解,因此应当保持这个做法。
刊登在3月13日《海峡时报》的言论版。幸运的是,媒体或其他网民制作了视频,这段粤语视频加上英语字幕后发布到社交媒体上,这样才让那些“听晤明”(听不明白)粤语的新加坡人大致能理解其中的意思,只是他们也不一定能完全领会其深层含义。
有网民即使看了逐字逐句的翻译,也还是不明白。
国会上偶尔也会出现一些福建话,例如前议员李美花的阿公骂孙子“你这个死鬼仔!”的故事。
不过李美花当时以华语发言,所以受众群很明显只是华人。
至于陈诗龙,他应该知道梁文辉祖籍广东,所以他是听得懂的。
事发隔天,梁文辉在脸书上发视频作出回应。视频中的他也用广东话说,他走访裕廊西小贩中心时,有居民问他对此事作何感想。
他解释,他询问部长能否提供新加坡人就业和失业的有关数据,但是部长提供的数据,把国人和永久居民混为一谈,无法解答他的问题。
因此,他反驳陈诗龙“说了好像没有说,说来说去三幅被(重复了无新意的内容),我当然是要一问再问啦”。他重申,前进党在国会为人民吐心声。
“我知道人民会明白我的做法,公道自在人心。”
赢得掌声,也可能弄巧成拙回到这段陈诗龙的粤语发言,之所以能引人发笑, 是因为有留意梁文辉行事作风的人,对部长的无奈感同身受,也觉得用“讲不听、听不明”来形容他在国会的人设再精准不过。
一些则是对陈诗龙的粤语秀,觉得他发音很标准,也够“接地气”。
他的粤语秀甚至红到香港,在社媒上热播,当地还有网民说新加坡的国会辩论是最有涵养的。
陈诗龙的粤语发言无疑引发了广泛讨论与反响。尽管有些人觉得这种方式幽默且有趣,甚至看作是部长的巧妙回应,但也有人认为,在国会这样严肃的场合,是否应该以集体戏谑的方式对待他人的提问?是否应该在更具包容性和尊重的基础上展开讨论,而非通过轻松甚至带有讽刺的方式进行回应?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