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思的是,锡耶纳学院的民意调查发现,政策实施后,42% 的纽约居民希望保留该政策,35% 支持特朗普废除它,相比实施之初,支持率还上升了 10%。
04 全方位保障交通管理创新成效
除了ERP系统,新加坡还创新性地引入了车辆拥有权证(COE)制度。这一制度通过对车辆拥有权的严格控制,从源头上限制了机动车的增长速度,与ERP系统共同构成了新加坡交通管理的双保险。
COE制度要求购车者在购买车辆前必须获得相应的配额,而配额的数量则根据新加坡的土地交通管理局(LTA)的规划和城市交通承载能力进行动态调整。
这种对车辆总量的有效调控,进一步减轻了城市交通系统的压力,为ERP系统的顺利实施和交通拥堵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公共运输的协同发展
新加坡政府深知,仅靠交通管理创新措施来限制车辆使用是不够的,还需要为市民提供便捷、高效、舒适的公共运输替代方案,才能真正引导人们减少对私家车的依赖。
因此,新加坡在大力发展公共运输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构建了包括地铁、公交、轻轨等多种交通方式在内的 comprehensive 公共运输网络。
同时,不断优化公共运输的服务质量,提高其运营效率和准点率,使得公共运输成为市民出行的首选,从而有效降低了道路交通的压力,进一步凸显了ERP系统等交通管理创新举措的成效。
持续进化之路
随着时代发展,新加坡的交通管理也在与时俱进。如今,基于全球定位系统(GPS)的 ERP 2.0 已崭露头角。
自 2024 年第一季度起,所有新车都安装了 ERP 2.0 车载单元,这一升级让车辆追踪更加精准,能够对拥堵程度和车速进行微观分析,仿佛给交通管理者配备了 “透视眼”,可以更精准地施策。
待现有车辆全部完成车载单元安装,过渡到 ERP 2.0 系统后,现有的物理收费架将成为历史,城市道路景观也将焕然一新。
尽管仍有挑战,但新加坡的交通管理模式为世界提供了宝贵借鉴。从最初的 ALS 到如今的 ERP 2.0,它见证了科技与政策的完美融合,也让我们看到,只要不断探索、创新,城市交通拥堵并非无解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