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加坡人力资源部对多类工作准证政策进行了调整,涵盖顶级专才准证(ONE Pass)、就业准证(Employment Pass,EP)、S准证(S Pass)及工作准证(Work Permit,WP)。
此次调整涉及WP准证的适度放宽、EP申请条件的进一步收紧(尤其是金融行业的高薪门槛调整),以及S准证相关要求的更新等。政策变动旨在优化外籍劳动力管理体系,提升企业在人力资源配置上的灵活性,以更好地支持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
本文将深入解析这些政策变化,并回顾过去十年EP申请条件的关键调整,以帮助申请者更清晰地理解新政趋势,为未来规划提供参考。
1. 工作准证政策的最新调整
根据新加坡人力资源部的最新政策,外籍雇员准证的管理将迎来多项重要变化,涵盖顶级专才准证(ONE Pass)、就业准证(EP)、S准证(S Pass)以及工作准证(WP)。这些调整旨在吸引顶级人才,同时确保本地劳动力的竞争力。
顶级专才准证(ONE Pass)
2024年,新加坡发出3000张顶级专才准证,继续吸引全球顶级人才到本地扎根。这一政策旨在通过提供更灵活的就业和居留条件,吸引高技能、高收入的专业人士。
就业准证(Employment Pass)
2025年1月1日起,金融行业新申请者的月薪门槛将调高至6200新元,其他行业则为5600新元。更新准证者从2026年1月1日起,收入也须达到这一门槛。
S准证(S Pass)
2025年9月1日起,金融行业新申请者的收入门槛将调高至3800新元,其他行业为3300新元。更新准证者从2026年1月1日起,收入也须达到这一门槛。此外,第一层与第二层外劳税将划一为650新元。
工作准证(Work Permit)
2025年7月1日起,取消WP持有者的最长雇佣期限,允许他们工作至63岁,但新申请者年龄不能超过61岁。这一政策旨在帮助企业留住经验丰富的工人。
2025年6月1日起,扩大“非传统来源”名单,允许雇主聘用来自不丹、柬埔寨和老挝的员工。
2025年9月1日起,来自“非传统来源”的客工可以从事厨师、重型车辆驾驶员和制造业操作员等职位。
其他政策
2025年5月1日起,延长经济战略人力计划(M-SEP)支援期至三年,派员工到海外工作或参与领袖培训计划的企业,可聘请更多S准证和工作准证雇员。
2. 新加坡EP申请条件历年变化回顾
在了解最新的政策调整后,本文将系统回顾过去十年新加坡就业准证(EP)申请条件的关键变化。这些调整体现了新加坡政府在外籍人才引进方面的精细化管理和战略导向,特别是在疫情后,EP申请门槛的显著提升,进一步凸显了政府对高质量外籍人才的筛选标准。
2014年:首次引入公平考量框架
2014年1月1日,EP的月薪要求从3000新币调高至3300新币。
2014年3月1日,取消EP原有P1/P2/Q1的区别,改为以薪水区分申请家属证件的资格。
2014年3月1日,推出公平考量框架,要求雇佣超过25人的公司在申请EP前,必须在职业库中刊登至少14天的招聘广告,吸引新加坡籍求职者,除非职位的固定薪资超过12000新币。
2017年:薪资门槛再次上调
2017年1月1日,EP月薪要求从3300新币调高至3600新币。
2018年:公平考量框架调整
2018年7月1日,公平考量框架政策调整至拥有10名以上员工的企业,除非职位固定薪资超过15000新币,否则也会受到该政策的影响。
2020年:疫情后的多次调整
2020年1月1日,EP月薪要求从3600新币调高至3900新币。
2020年9月1日,EP月薪要求从3900新币调高至4500新币。金融行业从2020年12月起,进一步调高至5000新币。(首次针对特定行业外籍员工设定最低薪资)
2022年:薪资门槛继续上调
2022年9月1日,EP月薪要求从4500新币调高至5000新币。金融行业调高至5500新币。最低资格薪水会随着年龄逐渐增加。
2023年:引入COMPASS评分系统
从2023年9月1日起,EP申请人需要成功通过两个阶段的资格评估才有资格获得EP。除了满足EP薪水要求外,EP申请人还必须在工作准证补充评分系统 (COMPASS)中获得至少40分。COMPASS框架包含四个基本标准:工资水平、学历背景、企业雇佣员工国籍占比、支持本地就业能力。
2024年9月1日起,所有EP续签将受到COMPASS框架的规定。
图1:COMPASS评分框架
达到下列条件之一,即可免除COMPASS评定:
候选人的最低固定月薪为22,500新元。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