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CNA TODAY報道,65歲的阿卜杜·瓦哈卜·阿卜杜拉(Abdul Wahab Abdullah)是本地最後一位宋谷帽師傅。他的店鋪從舊芽籠士乃市場搬到丹戎加東商業中心(Tanjong Katong Complex),再到城市廣場(City Plaza),由於租金昂貴,現在只好移至勿洛北的一間倉庫。儘管環境簡陋,但仍有不少忠實顧客願意遠道而來。
堅守半世紀的工藝阿卜杜自七歲起就在父親的店鋪幫忙。他的父親阿卜杜拉·薩馬德(Abdullah Samad)原籍印尼爪哇,1917年來到新加坡後,為謀生學習縫製宋谷帽,並在二戰後開設了自己的店鋪,之後由兒子阿卜杜接手。
在11個兄弟姐妹中,阿卜杜排行第八,是唯一一個繼承父親手藝的人。他回憶說,學做宋谷帽需要極大的耐心和毅力,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全身心投入。他當年要等到11歲,才獲父親允許獨立製作第一頂宋谷帽。
即便如此,阿卜杜說父親對他並不苛刻,做錯時也不會責罵他,而是告訴他拆掉重新縫過,也解釋說如果沒有糾正陋習,到了他開自己的店鋪時也會繼續有那個壞習慣。
他將父親的教誨銘記於心,如今宋谷帽品牌標誌仍是父親曾拉過的三輪車,以此紀念父親。
手工宋谷帽的興衰新加坡曾有不少宋谷帽師傅,但許多工匠的子女未能繼承他們的手藝。阿卜杜表示,自己早已下定決心,必須傳承這門手藝。
在巔峰時期,阿卜杜一年能製作約2000頂宋谷帽,尤其在齋月期間訂單最多。可是隨著網購興起、往馬來西亞購物的便利性提高,手工宋谷帽的市場需求日漸衰弱。阿卜杜賣的進口宋谷帽價格約為20元,他手工縫製的售價為60元。
為了跟上時代變化,阿卜杜的兒子曾利用社交媒體和網站推廣產品,讓年輕人可通過線上預約,前來訂購,但生意仍大不如前。如今,阿卜杜的生意都來自常客和海外顧客,其中甚至包括來日本、奈及利亞和英國的買家。
堅持不退休隨著現代的變化,許多年輕人已不再執著於佩戴宋谷帽,甚至連節慶服裝的廣告,也常見模特不戴宋谷帽。面對這一趨勢,阿卜杜表示會耐心勸導年輕人顧客要戴宋谷帽,為他們的孩子做好榜樣。
至於未來如何,阿卜杜坦言,他的三個年齡介於38到42歲的孩子,從小便在店裡幫忙,學會了縫製宋谷帽,但手藝僅達到他預期水準的「七成左右」。小兒子雖有意願繼承手藝,但他現在於警察部隊工作,阿卜杜希望他專注在工作和家庭,周末有空時才繼續學習,可能等小兒子退休後才轉為全職縫製宋谷帽。
阿卜杜和妻子也曾考慮過退休,但他最終選擇先半退休。阿卜杜表示,他還需要為馬來社群縫製宋谷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