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尤清|新加坡纪行(二):南洋烟雨中的故国乡愁

2025-03-31     静姝     1454

顺着摩肩接踵的丁加奴街(Trengganu Street)前行,维多利亚式拱廊下悬挂的灯笼在雨中洇开团团红晕。指尖抚过"广合源"店屋门框上残缺的灰塑,牡丹花蕊里藏着光绪年间的工匠指纹,蝙蝠浮雕翅膀上还沾著1930年代红头巾肩头的灰浆。三水同乡会馆门前的石狮子,左爪下压着的不是绣球,而是半截断裂的船锚——这方土地上的每块砖瓦都浸透著渡海而来的咸涩。

王尤清|新加坡纪行(二):南洋烟雨中的故国乡愁

牛车水游客摩肩接踵的街道 硕莪巷(Sago Lane)曾是殡仪馆林立以及举行出殡仪式的街道,地图显示硕莪巷是一条单行道路,但在大马路(桥南路)路口没有硕莪巷的路牌指示,还竖起七根圆石柱,阻止车辆驶入。从佛牙寺右侧进入硕莪巷,突然想起《过番歌》:"七尺白绫写血书,辞别爹娘过番去。火船驶出七洲洋,回头不见我家乡。"百年前,无数这样的歌谣在这里传唱,成为下南洋者深夜拭泪的慰藉。

转入史密斯街(Smith Street)的瞬间,时空骤然折叠。镶满彩瓷片的观音堂飞檐下,五头醒狮正踩着《将军令》的鼓点腾跃;隔壁潮州会馆的嵌瓷照壁上,哪吒闹海的场景里混入了挥舞星月旗的马来武士;福建面摊蒸汽氤氲的玻璃窗上,倒映着妈祖庙金漆脱落的"风调雨顺"匾额。

这种奇异的混血美学,恰似岭南工匠用南洋锡矿熔炼出的新式琉璃瓦——既不是纯粹的唐山样式,亦非完全的南洋风情。

王尤清|新加坡纪行(二):南洋烟雨中的故国乡愁

暮色降临时的牛车水街道 暮色降临时分,登婆街的夜市如沸腾的火锅般翻滚起来。叉烧铺铁钩上油光锃亮的烧鹅,与沙爹摊炭火上的焦香在空中厮杀;凉茶铺的二十四味苦香,顽强抵抗著隔壁咖椰吐司的甜蜜攻势。穿人字拖的安哥将冰冻椰青塞进行李箱的日本游客怀中,转身又用潮州话和印度裔伙计争论榴梿价格。这混乱中自有的秩序,恰似当年红头巾们在建筑工地上传运砖瓦的节奏。

夜色中的马里安曼庙灯火通明,信徒们正将茉莉花环献给掌管移民的女神玛里安曼。神像脚下,二十四种方言书写的许愿签在夜风中沙沙作响。我忽然读懂了这个街区的生存哲学:那些被台风折断的骑楼廊柱,会长出更坚韧的钢筋混凝土;被岁月磨平的石板路缝隙里,总有新的生命在萌芽。当无人机在滨海湾夜空拼出"Singapore"字样时,牛车水的灯笼依然亮着温暖的微光——这是所有海外游子共同的心跳频率,是文明迁徙路上永不熄灭的灯塔。

三、信仰的延续:庙宇钟声里的文化传承

无论环境如何艰难,华人始终未曾忘记自己的根! 在到新加坡之前,我原本期待的是摩天大楼、滨海湾金沙、夜晚璀璨的灯光秀。然而,真正让我驻足流连、沉思良久的,却是那些掩映在繁华都市中的庙宇、宗祠和会馆——它们见证了新加坡华人社会的艰辛奋斗,也承载着世世代代华人的精神寄托。虽身在异国他乡,文化却未曾飘零。

几日下来,我看到的不仅仅是现代建筑,更是了解到一段段跨越海洋的文化传承,一种即便远离故土、身处异国,依旧不曾断裂的血脉认同。牛车水的天福宫、芽笼东的关帝庙,成为了华人信仰的中心。逢年过节,人们在庙宇前焚香祈愿,祈求神灵庇佑生意兴隆、家人安康。

天福宫——航海者的庇护所,信仰的灯塔,坐落于牛车水,静静矗立在繁忙的市区中。这座庙宇建于1821年,是新加坡最古老的华人庙宇之一,由来自福建的移民兴建,供奉著海神妈祖。对于背井离乡、远渡重洋的华人而言,妈祖不仅仅是一位神祇,更是一种精神支柱,象征着平安和希望。

王尤清|新加坡纪行(二):南洋烟雨中的故国乡愁

天福宫 步入庙宇,檀香袅袅,红色的灯笼高挂,金色的牌匾熠熠生辉。许多善男信女虔诚地焚香祈福,轻声呢喃著愿望。或许他们祈求的是生意兴隆,或许是家庭和睦,但无论怎样,这片净土都给予了他们精神上的慰藉。

天福宫不仅是一个宗教场所,更是一座历史博物馆。墙壁上悬挂着关于福建移民早期生活的图片和碑文,记录着他们如何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扎根、发展,如何在逆境中团结互助。站在庙前,我闭上眼睛,仿佛能听见百年前的海风,能感受到先民们初抵南洋时的忐忑与期待。

芽笼关帝庙,供奉著关羽——中国历史上忠义的象征。在商贸繁荣的新加坡,关帝庙不仅是信仰中心,更是许多商人心中的精神寄托。

庙宇外观古朴庄重,红墙绿瓦,石雕细腻精美。推开沉重的大门,我被堂内的氛围所震撼——香火鼎盛,香案前摆满了供品,信众络绎不绝。有商人前来祈求财运亨通,也有普通百姓在此许下心愿。

关帝庙不仅承载着个人的信仰,也象征着华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诚信、忠义、守信。在这里,我深刻体会到新加坡华人的团结和奋斗精神。他们不仅仅是商人、工匠、劳工,更是一群在异国他乡携手共进的人。

江夏堂是新加坡黄氏家族的宗祠。与庙宇不同,这里少了香火缭绕的氛围,却多了一种深沉而厚重的家族情感。江夏堂不仅是黄氏家族的祭祀场所,更是一座记录家族历史的殿堂。墙上挂满了族谱,记载着黄氏家族的世代传承;厅堂中央摆放着先祖的牌位,每逢重要节日,后人都会前来祭拜。这种对祖先的敬仰和传承,让我不禁思考:在现代社会,家族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