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陪讀家長2025:平衡事業與家庭的多元生活指南

2025-04-01

近年來,隨著新加坡陪讀政策的調整和生活成本的波動,陪讀家長們如何在「帶娃」與「工作」之間找到平衡?

他們的故事,既是挑戰,也是機遇的見證。

政策更新 陪讀准證申請更便捷,但門檻提高

2025年,新加坡移民局對陪讀准證(LTVP)的申請流程進行了優化,審批速度顯著提升。

根據最新規定,陪讀准證的申請費用從90新幣上漲至115新幣,但信息填報流程更加透明,家長需提供更多親屬信息(如祖父母姓名及出生日期),未填寫需說明原因。

此外,審批時間大幅縮短,部分案例中,繳費後半小時即可簽發電子簽證,省去了繁瑣的線下預約環節。

值得注意的是,陪讀准證的申請範圍已擴展至父親、祖父和外祖父,但實踐中仍以女性親屬為主

政策要求陪讀家長第一年不得工作,第二年可申請工作準證,但需滿足學歷、薪資等條件。

職業發展 政策框架下的靈活選擇

職場進階路徑

根據2025年最新政策,持有陪讀准證的家長在第一年禁止工作,但從第二年起可通過申請工作準證(Employment Pass/S Pass/Work Permit)合法就業。

數據顯示,約68%的陪讀家長選擇教育和服務行業:

教育領域

從華文家教(時薪35-80新元)到國際學校助教(月薪2800-4500新元),雙語優勢成為核心競爭力。

服務行業

餐飲管理、酒店接待等崗位提供靈活排班,如烏節路五星級酒店前台月薪可達3200新元(含餐補)。

創業新浪潮 2025年湧現出三類特色創業模式:

文化創意

將中國傳統手工藝(如蘇繡、茶藝)與新加坡多元文化結合,牛車水的「媽媽手作市集」月均營業額突破1.5萬新元

跨境電商

依託TikTok Shop和Lazada平台,38%的陪讀媽媽從事母嬰用品跨境代購,部分店鋪年銷售額超50萬新元

健康產業

持有國際認證的瑜伽導師、營養師通過社區中心開設課程,每期12節課收費600-1200新元

學歷提升計劃

新加坡管理學院(SIM)等機構的「陪讀家長專升碩」項目引發關注:

學制壓縮至12-18個月,課程安排與中小學作息同步

熱門專業包括學前教育管理、跨文化傳播

畢業生平均起薪較入學前提升42%

工作機會 從基礎崗位到高端就業

基礎崗位的挑戰與機遇

陪讀家長第二年可申請普通工作準證(Work Permit),但受限於學歷和僱主配額,多數人選擇服務業崗位,如餐飲服務員、清潔工或家政人員,月薪通常在700-1500新幣之間

部分家長通過語言培訓(如英語課程)提升競爭力,逐步轉向更高薪崗位。

高端職業的「敲門磚」

對於擁有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家長,Employment Pass(EP)和S Pass是更優選擇。

2025年,新加坡人力部進一步提高了EP和S Pass的薪資門檻:EP申請者月薪需達5000新幣(隨年齡遞增),且需通過計分制COMPASS評估;S Pass申請者月薪則需3150新幣起。

部分家長通過國內工作經驗或本地人脈獲得僱主擔保,成功進入科技、貿易等行業。

創業與自雇 打造個人事業版圖

新加坡鼓勵創業,陪讀家長可通過註冊公司申請自雇EP。

例如,國內已有企業的家長可在新加坡開設分公司,既拓展業務,又為家庭提供穩定收入。

一些家長選擇輕資產創業,如開設網店、提供私人烘焙或家政服務,利用社交媒體吸引客源。

一位來自上海的陪讀媽媽利用國內電商經驗,在新加坡成立跨境貿易公司,通過直播帶貨將本地特色產品銷往中國,月收入超過5000新幣

學歷提升 與孩子共同成長

新加坡私立院校與英澳名校合作推出的「專升碩」課程,成為陪讀家長的熱門選擇。

課程最短一年即可完成,費用因專業而異。

例如,新加坡某私立學院的商科碩士課程,學費約2萬新幣,陪讀家長可持學生簽證邊學習邊照顧孩子。

一位陪讀媽媽通過「專升碩」課程獲得英國大學碩士學位,畢業後進入新加坡某教育機構擔任課程顧問,實現職業轉型。

生活挑戰 租房、語言與社交困境

01 租房難題

新加坡租房市場競爭激烈,陪讀家長常因「穩定性」問題遭房東拒租。

一位家長分享,她因陪讀身份被多次「截胡」,最終以2500新幣/月的價格租下私人公寓。

02 語言與文化適應

英語能力不足成為社交障礙。部分家長通過社區英語班或線上課程提升語言水平,逐步融入本地生活。

例如,一位媽媽通過參加學校活動,與本地家長建立聯繫,最終成為社區志願者。

真實生活 陪讀家長的酸甜苦辣

案例1

李女士來新加坡三年,白天擔任公司前台,晚上與陪讀媽媽團組隊學習英語,目標是申請EP並定居。

案例2

Sofia通過記帳管理家庭開支,每月6500新幣的固定支出讓她倍感壓力,但孩子的進步成為堅持的動力。

未來展望 政策支持與個人努力並進

2025年,新加坡政府通過調降託兒費用、增加補貼等方式緩解家庭壓力。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例如,全日託兒費從720新幣降至640新幣,中等收入家庭的教育支出占比從4.9%降至3.1%

儘管政策優化,陪讀家長仍需主動適應變化,通過技能提升和資源整合,在異國實現自我價值。

在新加坡的街頭,陪讀家長們的身影穿梭於學校、公司和社區之間。

他們或許曾因語言障礙感到孤獨,或因租房問題倍感壓力,但更多人在挑戰中找到了新方向——有人創業成功,有人重返課堂,也有人通過志願服務融入本地社會。


相关文章

  • 南洋理工大學25年本科入學須知及重要時間節點
  • 2025DSA申請開啟!政策解析:DSA核心機制與升學優勢解讀
  • 2025年9月AEIS考試衝刺!如何更加充分的備考?
  • 中學初院直接收生開放申請
  • 2025年9月AEIS考試衝刺!如何更加充分的備考?
  • 中考後升學Plan B:新加坡四校直升QS200最強攻略
  • 孩子留學新加坡,家長持陪讀VS工作簽證,差別有多大?欣冉海外深度解析
  • 新加坡留學隱藏福利全解析:PR捷徑、學費減半、獎學金拿到手軟
  • 新生選課 開啟NTU生活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