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学院毕业生失业率达12.5%?!新加坡教育部预警2025年就业逆风期

2025-04-05     缘分     5359

2025年2月4日,新加坡教育部长陈振声在国会口头答复阿裕尼集选区议员毕丹星有关 2025年理工学院毕业生就业前景评估的情况。

以下内容为新加坡眼根据国会英文资料翻译整理:

毕丹星(阿裕尼集选区议员)询问教育部长:基于2024年最新毕业生就业调查显示全职就业率下降,教育部对2025年理工学院毕业生就业形势有何评估?

陈振声(教育部长):议长先生,请允许我在回答这项国会质询(PQ)时,一并回答文佳礼博士、徐锦莉女士、梁文辉先生、连荣华先生、毕丹星先生和胡美霞女士的国会质询所提出的事项。如有需要,我请这些议员在我回应后要求澄清。

议长:请继续。

陈振声( 教育部长):议长先生,就业率受多重因素影响。例如经济及劳动力市场情况。每年出现㆒些波动是意料㆗的事情。更重要的是,除了罗短期的周期性波动外,我们必须继续监察和应对可能影响毕业生就业能力的较长期趋势。

虽然 2024 年的劳动力市场仍趋紧,职位空缺仍然高于大流行前的水平,但与 2023 年相比,2024 年的招聘需求减少,职位空缺减少,这将有助于2024年的调查结果。根据五所理工学院进行的 2024 年毕业生就业调查,约45%的毕业生进入劳动市场。与2023年相比,这一群体中的全职长期就业率有所下降,失业率有所上升。

对不同专业的影响也不均衡。一些专业,如健康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继续取得强劲的就业成果。而工程学、信息和数字技术等专业的毕业生失业率较高。这可能是由于周期性的行业变化造成的,比如科技行业的不景气也影响了招聘需求。

我们还注意到,一些毕业生收到了全职岗位的邀请,但出于各种原因拒绝了,包括认为工作与生活缺乏平衡,或所提供的薪酬不符合他们的期望。我们将继续监测这一趋势是否持续,以及是否会对毕业生的就业结果产生长期影响。

理工学院将继续与行业伙伴紧密合作,为学生提供必要和紧缺的技能和能力,以确保我们的课程与不断变化的就业市场需求保持相关,并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实习机会。作为课程的一部分,理工学院还为学生提供教育和职业指导,包括简历撰写和面试技巧培训。在找工作方面需要更多支持的学生,还可以利用新加坡劳动力组织(Workforce Singapore)和全国职工总会(NTUC)的就业与就业能力研究所(Employment and Employability Institute)提供的职业配对服务和数字资源。

至于2025年,鉴于全球经济前景不明朗,我们将继续与理工学院和业界伙伴密切监察就业形势。

议长:有请毕丹星先生提问。

毕丹星(阿裕尼集选区议员): 谢谢议长先生。我只是想向部长澄清一下,我想他在答复的前言中提到,我在以后的会议上还有一个附加问题。我在以后的会议上没有任何问题。这是唯㆒㆒个问题。

陈振声( 教育部长):是的。

毕丹星(阿裕尼集选区议员):议长先生,我有两个问题。其一,根据《2024年理工学院毕业生就业调查》,应届本科生的失业率从2023年的7.3%上升至2024年的12.5%,与COVID-19大流行时的数字相当。部长是否对理工学院毕业生就业不足的前景感到担忧,他是否会指示理工学院在今后的毕业生就业调查中跟踪就业不足的数据?

据我所知,教育部在决定大学为不同学生(例如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学生)提供多少名额时,也会关注就业不足的问题。我想知道理工学院是否也有类似的问题,以及申请理工学院课程的学生人数。部长在他的回答中提到,工程学、信息和数字技术相关课程的学生人数似乎较多,因此,这里的就业不足问题也同样令人担忧。

我的第二个问题是,自从国会就教育部的《理工学院与工教院应用学习强化计划(ASPIRE)进行辩论以来,已经过去了近十年时间,该计划旨在加强理工学院和工教院(ITE)的应用教育。教育部对该报告所提建议的进展情况有何评估,这些建议旨在使理工学院毕业生具备以下条件:第一,扎实的技能基础;第二,与工业界建立联系,以帮助加强课程设置,从而确保我们的理工学院毕业生取得良好的就业成果?

陈振声( 教育部长):议长先生,请容许我一并回答议员的问题,并参考一些已讨论过的数据。

长期趋势显示更多理工学院毕业生选择升学而非直接就业(2024年仅45%进入职场),需动态理解就业率波动。 这一点很重要。

在全职就业的人群中--这就是我们这次调查所讨论的--从长期的世俗趋势来看,更多的理工学院毕业生在进入就业市场之前立即继续深造。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个积极的趋势。而在这 45% 的毕业生中,去年的失业率有所上升,约占这 45% 的 5%。这就是第一点。

第二点是关于毕丹星先生提出的衡量就业不足的问题。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不同的部门和看法对就业不足的定义各不相同,从国际劳工组织(ILO)到全国职工总会(NTUC),甚至人力部,他们都有不同的衡量方法。这也取决于你问的是谁。如果你问学生他们是否就业不足,我认为答案与你问老板他们是否认为自己的员工就业不足是完全不同的,尤其是对于应届毕业生而言。因此,我认为我们所能做的有一定的局限性。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