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重啟招標,全力打造第三座 「產蚊廠」 對抗骨痛熱症

2025-04-09

為進一步遏制骨痛熱症傳播,新加坡國家環境局近日啟動第二輪招標,積極尋覓業者建設第三座 「產蚊廠」。該廠將專注生產攜帶沃爾巴克氏菌的雄性伊蚊,以此擴充伊蚊絕育計劃的實施規模。

今年 3 月 28 日,環境局通過政府電子商務網站 GeBIZ 發布招標邀請,再次面向市場徵集能夠興建並運營新設施的專業廠商,新設施將專門用於培育帶有沃爾巴克氏菌(Wolbachia)的雄性伊蚊。此次招標截止日期為 5 月 13 日。回顧去年 7 月,環境局首次為第三座產蚊廠招標,然而,因建設新廠對技術要求高且需專業知識,投標方案未能完全契合技術規格與成本效益標準,最終流標,環境局也未透露上一輪投標廠商的具體信息。

此次重新招標,環境局做出策略調整,在設施建設與初期運營階段,給予中標業者更多支持與操作靈活性,確保生產出高標準的帶菌伊蚊,充分滿足防控需求。

根據招標文件,第三座產蚊廠的相關費用將依據招標結果確定。新合約預計於今年第三季度正式生效,設施需在簽約後的 12 個月內完成建設,並從 2026 年起投入生產與釋放帶菌伊蚊,一直持續至 2027 年 3 月底。前期目標為每周釋放 200 萬隻雄性伊蚊,後續將逐步提升至每周 1000 萬隻。

當前,新加坡已設有兩座產蚊廠,分別位於宏茂橋 5 道的科技坊二號(Techplace II)以及加基武吉,由環境局和科技公司 Debug by Alphabet 分別運營,每周共產出 1200 萬隻帶菌伊蚊。自 2016 年推行伊蚊絕育計劃以來,成效斐然。在釋放帶菌伊蚊的區域,雌性埃及伊蚊數量銳減 80%至 90%,居民感染骨痛熱症的風險降低約 75%。按照規劃,到 2026 年,該計劃將覆蓋全島 80 萬戶家庭,占全國家庭總數的一半。環境局將依據各地骨痛熱症風險程度、雌性伊蚊分布狀況以及帶菌雄蚊的生產和釋放能力,確定蚊子的釋放地點。

新加坡去年骨痛熱症病例超 13600 起,較前年增長近 37%。不過,據環境局官網統計,今年首 13 周病例累計 1200 多起,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七成多。環境局呼籲公眾,務必定期落實五大滅蚊措施,包括鏟松干硬土壤、清除花盆底盤積水、倒置容器防積水、定期更換花瓶里的水以及保持排水溝暢通並投放滅蚊藥。同時,民眾也需了解骨痛熱症症狀,如突發高燒(持續兩到七天)、劇烈頭痛、關節與肌肉酸痛、皮疹、暈眩與嘔吐、鼻子或牙齦出血、皮膚易擦傷等,以便及時察覺異常、就醫診治 。


相关文章

  • 魏成輝晚宴風波:部長們與蘇海金的偶遇,為何引起軒然大波?
  • 主持一姐愛女:「中國人都是傻X」 慘遭劇組除名
  • 中國小伙接神秘任務:繞飛3國入境新加坡,將14部手機丟垃圾桶!
  • 荷蘭生產罐裝羽衣甘藍或含橡膠碎片 食品局下令召回
  • 吉祥寶聚寺舉辦一系列活動 歡慶衛塞節
  • 慈濟辦兩天七場浴佛典禮 預計吸引兩千人參與
  • 表揚家長與學前教育者之間合作 「我們的好家長」即日起接受提名
  • 子女憶母親口頭禪和暖心小事 道出母愛的動人模樣
  • 百萬元組屋成交量創紀錄!大巴窯單套最高149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