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六年,新加坡组屋产权结构渐变,单人持有率从30%升至33%。单身购屋需求增加、婚姻状态变化和人口老龄化推动这一增长,与私产持有情况有别,申请转换持有方式的情况也有数据体现。
1. 新加坡组屋产权结构渐变
近日,通过分析建屋发展局提供的数据发现,新加坡组屋产权结构正发生细微但值得关注的变化。
过去六年,全国组屋单人持有率呈现缓慢而稳定的增长态势,年均增幅达0.5%,这一变化背后反映出新加坡社会结构和家庭模式的演变。
截至2019年8月,全岛超过100万个组屋单位中,约30%为单人持有,联名持有占69%,可自由分配份额的分权持有(tenancy-in-common)则不足1%。
来源:联合早报
截至2019年8月,在全岛超100万个组屋单位中,单人持有比例约为30%,联名持有占69%,分权持有不足1% 。
而到了近期,随着组屋总量增加至约110万个,单人持有率上升至33%,联名持有降至66%,分权持有率维持不变。
建屋发展局发言人表示,2019 - 2024年间,各类持有方式占比总体稳定,仅有小幅年度波动。
2. 单人持有率增长的三大驱动因素
大亨房地产网站首席研究师麦俊荣指出,单身买家在转售组屋市场的持续增加,反映出单身购房需求的攀升,这是推动单人持有率上升的首要因素。
其次,婚姻状态的改变也起到重要作用。每年约7000 - 7900起离婚案件中,原本联名持有的组屋产权通常会转为单方持有。
再者,人口老龄化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当年长屋主离世后,原本联名持有的组屋会自动转为在世配偶单独持有。
麦俊荣推算,单人持有的组屋数量增加约6万个,这并非完全得益于建屋局推出的二房式灵活组屋。
2019年2月 - 2025年2月,建屋局通过预购组屋计划推出近2万6400个二房式灵活组屋,但购买者不仅限于单身者,也有年轻夫妻、退休夫妇和家庭。
3. 未来趋势与组屋、私产持有差异
橙易集团首席研究与战略总监孙燕清认为,由于单身者现已被允许申请黄金地段的预购组屋以及全岛各地的转售组屋,单人持有率可能会继续上升。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房地产系教务长讲座教授程天富指出,与私人房地产相比,组屋单人持有率相对较小,背后的原因也有所不同。
来源:联合早报
组屋单人持有更多与家庭结构变化相关,如配偶去世、离婚等。部分屋主选择单独持有,可能是因为配偶并非公民,不具备购屋资格。
从2019 - 2024年,建屋局每年平均收到约160份要求转换组屋持有方式的申请,其中约八成涉及联名转为分权拥有。
不过,这些数据仅涵盖建屋局受理且达成共识的申请,不包括通过律师或直接向土地管理局提交的个案。
新加坡组屋产权结构的这一变化,不仅是房地产领域的现象,更折射出社会层面的多元变革,未来其走向值得持续关注。
参考资料:
1. 更多单身者购房与人口老龄化推动 组屋单人持有率六年来持续增长, 联合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