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去朋友家拜年,14人全確診!新規:在新加坡感染後,不能看中醫

2022-02-16

這兩天,在新加坡,醫院的急診部門時常大排長龍。

圖源:陳篤生醫院

不僅是離大部分人相當遙遠的醫院,只要是出去打個包,或是稍微逛個街什麼的,經常也會在各大診所外面,看見排著隊的長長的等候人群。

圖源:海峽時報

在過去的周末,相信很多人更有感觸。

畢竟,為了生計很多人即使身體不太舒服,但是在家自檢後,還是選擇在休息日看看醫生,以確保萬無一失。

新加坡衛生部早前發出了建議,希望那些身體症狀不明顯的人,不要去醫院急診部看病擠壓醫療資源。

因此,去診所看病,就成了很多人剩下的選擇。民眾在診所前聚集,也是順理成章。

圖源:海峽時報

越來越多排隊等候看診的人,似乎只是新加坡病例激增下的一個縮影。

當然,最近兩天,新加坡日增病例似乎稍稍減少,昨天的日增病例回落到4位數。

然而,這很可能只是一個臨時現象。目前,有很多人自檢呈陽性後,身體沒有太大不適,就沒有去看醫生,不通報衛生部而是自行在家隔離康復。

但是,也有人,在最近因為一場拜年,而讓很多人陷入了被感染的危機中。

五人上門拜年、14人染疫 確診陽性不能在新加坡看中醫

今年的農曆新年前,新加坡跨部門抗疫工作小組,宣布社交人數的限制,和之前一樣沒有變化。

也就是,每戶家庭單日最多接待5名訪客。

當然,為了讓大家春節過得有「年味」,在疫情態勢不太糟的情況下,做此決定也是相當可以理解的。

示意圖 不過,允許多人上門拜年,不可避免地會增加民眾感染新冠的風險。

特別是在傳播性很強的奧密克戎毒株,在春節前已經潛伏進新加坡社區的時候。

果不其然,農曆新年假期一結束,新加坡日增病例,就從之前的4000-5000起,急速飆升至一萬例以上。

而且,自此開始就一直維持在高位。不管是出門拜年,還是出去旅遊走走,很大可能都是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

新加坡街上人頭攢動,圖源:搜狐

據《聯合早報》報道,最近新加坡就有人上門拜年,最終逐漸導致14人先後感染新冠的事件。

報道中的一名女子,聲稱自己在大年初六,也就是2月6日,與其他四名好友登門,去一戶人家拜年。

當時,他們都已經接種了疫苗追加劑,而且過去幾天也有做ART檢測,結果都是陰性,因此不以為意。

示意圖 在聚會上,大家都相當放鬆,所有人都脫下口罩,盡情享受難得的聚會時光。

將心比心,被疫情「折磨」了兩年多的我們,確實在平時除了應對工作和生活上的壓力時,現在還得增加一個疫情帶來的心理壓力。

只是,病毒卻因為一點點疏忽,找上了他們。

示意圖

聚會的兩天後,一名參與者突然感覺到身體不舒服,於是急忙在家做了個自行檢測。毫無意外結果呈陽性,他感染了新冠。

這名好友一刻也不敢怠慢,他立即發信息通知其他參與聚會的朋友。

一開始,有些接到通知的人還顯得不太在意。但是,隨著身體慢慢出現症狀,他們也不敢繼續掉以輕心。

所有人都開始自行檢測,一個接一個......最終有14人,因為這次聚會而感染新冠!

示意圖,圖源:Human Resources Online

在這感染的14人中,年紀最大的已經有63歲了,而最小的,只有10歲......

而且,作為邀請好友一同前來家中聚會的屋主,全家五口人全部確診,無一倖免。

萬幸的是,這些確診者中大部分都不需要入院治療。不過,感染還是對他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不便。

特別是對於那些全家人統統染疫的家庭來說,一邊照顧家人,一邊照顧自己成為了難以處理的一項挑戰。

未來,新加坡有可能進一步放寬限制措施,社交聚會人數也有可能從現有的5人增至更多人。雖然很多人現在都將新冠視為「大型流感」,但現實仍舊不能讓人太過掉以輕心。

早前,新加坡很多衛生專家,都預計這一輪的疫情高峰,會集中在農曆新年結束的這幾天。

但事實上,現有數據表明,可能峰值還遠未到來。相比全面或解除大部分防疫限制的歐洲國家及澳大利亞,新加坡的防疫政策更加嚴格,對於民眾的管控也更多。

新加坡對未接種疫苗者實施嚴格的區別限制,圖源:新華絲路

這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病毒的進一步傳播。只是,似乎是有感到未來新增病例可能繼續飆升,新加坡衛生部,以及新加坡武裝部隊等部門,已經開始了實施預案。

上周一,新加坡衛生部發布文告,允許本地的中醫診所,為症狀輕微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患看診。

之前,這些中醫診所在遇到這類患者時,衛生部給予的指示是轉介至公共衛生防範診所(PHPC)。

現在的放寬,被不少人認為是,減少PHPC診所所面臨的患者壓力。

不過,衛生部也對此做出了部分限制,想去看中醫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必須提供看病前12小時內的ART檢測陰性證明。

出現急性呼吸道感染,可能只是基本的感冒症狀,也有可能是得了新冠。如果在家檢測後,確診得了新冠,是不能去看中醫的,只能去PHPC或是醫院看醫生。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此外,衛生部還對看病人群做了限制,像是孕婦、超重者、免疫缺陷者、嚴重慢性器官疾病患者,或出現胸口痛、氣喘、嚴重頭疼或長期發燒者,都不應到中醫診所求醫。

像是70歲以上的病人,也該提前完成疫苗接種。

圖源:FoodieSG

新隔離設施投入使用 部隊調派人手防疫 新加坡為病例激增做準備

衛生部長王乙康,也在臉書發文,參觀最新落成並投入使用的隔離設施。

圖源:王乙康臉書

這個位於新加坡會展中心Hall9的隔離設施,旨在為新加坡所有新冠患者中最脆弱的群體——兒童及老年人,提供必要的保護。

圖源:王乙康臉書

隔離設施中為兒童及照顧者提供了接近600張病床,也為老人提供了224個床位。

圖源:王乙康臉書

要知道,兒童目前是新加坡這輪奧密克戎疫情中感染率最高的群體。

而刊登在著名權威學術期刊《自然》上的一篇文章,也表明了奧密克戎對兒童的危害,從感染人數來說似乎比德爾塔更嚴重一些。

王乙康表示,新落成的隔離設施,將有助於緩解醫院面臨的壓力,為需要住院的兒童患者提供護理。 當然,他再次強調,面對新冠病毒時最好的防禦仍然是接種疫苗。

另外,新加坡武裝部隊也開始支援衛生部的行動。上星期六,新加坡國防部長黃永宏醫生,發文表示新加坡已經調派了100名士兵,支援並幫助衛生部應對病例激增的問題。

圖源:[email protected] Eng Hen

這些士兵,將更多地被分派到全國呼叫中心,為那些新冠患者提供指導和答疑,緩解民眾在確診後的心理焦慮。

種種跡象,都表明新加坡未來將迎來真正的疫情高峰。

可就在這個當兒,很多人卻是在呼籲新加坡進一步解封或開放。令人感到玩味的是,似乎新加坡政府官員,也流露出了類似信號。

專家呼籲、官員預告 新加坡或將馬上解封?

事實上,在新冠疫情已經步入第三年的當下,很多人早已受不了了,紛紛呼籲新加坡政府儘快解封。

國大醫學院的高級顧問淡馬亞教授,就曾多次在接受本體媒體採訪時,呼籲新加坡應該積極解封。

之前,他還專門拿了去年11月新加坡的疫情數據為例,認為在解除部分限制後,當時新加坡的確診病例並沒有急速飆升。

因此,限制措施對控制疫情,在他看來效果並不顯著。

實際上,專家們的發言,或許只是「前戲」。

2月12日,衛生部長王乙康,在接受本地媒體的一次採訪時,再度談到了這個問題,意味深長。

圖源:財新

他表示,雖然自農曆新年以來,病例激增,很多人去看醫生,但其中很多人的情況並不是非常嚴重。

他再度重申,奧密克戎的嚴重性,比德爾塔看起來輕微許多。

稍後,他更是宣布,新加坡政府將在近期舉行新聞發布會。

當記者問到他會不會有「好消息」時,王乙康並沒有做出進一步回應,只是微笑著並意味深長地表示:

「稍後我將會詳細說明」。

留給大家的遐想空間滿滿。

圖源:mothership

當然,截止今天,或許新加坡政府依舊在評估現在開放到底合適不合適。

不過,有個積極信號,或許值得大家關注。

據本地多加媒體報道,新加坡衛生部,最近正在進行研究,考慮以ART快檢,替代現有的入境PCR檢測

事實上,在上周通過VTL計劃入境新加坡的很多旅客,已經在機場收到了當局分發的ART檢測儀。

圖源:海峽時報

根據一些旅客的描述,在收到檢測儀後,他們需要回家立即進行檢測,並將結果呈報給官方指定平台。

不過,目前這只是猜測,目前衛生部還未回應是否確有其意。

一旦落實,對於想要入境新加坡的人來說,或許將是不小的一筆費用減免。

東南亞又一國家解除限制

新加坡為何必須解封?

說到這裡,可能很多小夥伴都有疑慮,在新加坡去年經濟復甦勢頭良好,且疫情並未完全消散的時候,為什麼那麼多人心心念念,就是要解封,而不是嚴加控制呢?

或許,站在民眾的角度,大家更關心的是自己會不會得病,以及害怕萬一自己染上新冠後,可能面臨的後遺症。

但政府除了關心民眾健康外,或許也得為其他民生問題負責。

《彭博社》最近刊登了一則文章,稱在全球旅遊業復甦反彈的大環境下,新加坡和中國香港,反而被落下了.....

香港的情況咱們暫且不表,但新加坡卻是和我們息息相關。

這篇文章認為,在一些國家放棄限制措施,而另一些依舊堅持的當下,兩者之間的鴻溝正在不斷加深。

對於很多亞洲國家,包括新加坡來說,旅遊業及相關行業,都是國家的支柱性產業之一。

可一場疫情,讓新加坡旅遊業收入,經歷了斷崖式的下滑......

數據來源:CEIC

原本,新加坡是亞洲地區的一個交通樞紐。

可是,因為種種限制,遊客並不想抵達時在酒店隔離數周,或是要面臨大量的拭子檢測。

來新加坡的航班是越來越少了......從原本的每月15000趟航班,下降到了只有4000左右。

圖源:彭博社

儘管從去年10月以來,新加坡已經與超過雙數的國家,簽訂了免隔離的VTL計劃。

然而,在這些旅客逗留新加坡期間,他們依舊必須經歷為期一周的檢測(大部分是ART檢測)。

在歐洲、北美等地,開始逐步放寬限制,並準備重新開放的時候,新加坡遲遲不開放,勢必會讓這種不均衡的現象加劇。

而新加坡經濟未來的復甦,也很大程度上有可能會比全球其他地區更慢。

圖源:法新社

實際上,最近已經有很多亞洲國家撐不下去了。

泰國在上周官宣,重啟入境免隔離措施。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菲律賓也與不久前開放國門,允許國民和部分旅客入境。

最新的則是越南。越南官媒《青年日報》引述越南民航局副局長丁越山的談話,表示越南將從2月15日起,解除所有國際航班的限制,航班數量將恢復到疫情前水平。

圖源:越通社

而日本放送協會(NHK)也在2月13日報道,表示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透露,將基於有關奧密克戎變異株的科學知識積累和國內外疫情變化,研討放寬相關口岸防疫政策。

在政府看來,新加坡肯定不能成為世界上的那個「孤島」,不管是經濟體量、內循環需求、還是對外依賴程度,都決定了新加坡必須積極擁抱世界。

只是,不知道解封這一刻究竟會在哪一刻到來?至少從現在這個態勢來看,或許真的不會太遠了。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


相关文章

  • 新加坡EP續簽越來越難了?薪資達標仍被拒,空殼公司被查,這些坑千萬別踩
  • 新加坡又發錢啦!130萬家庭都能領
  • 小一報名時間定了!最新規則公布
  • 史迪奇空降濱海灣花園!7米巨型滑梯免費玩
  • 「乾爹」怒揭新加坡藝人李凱馨母女內幕:4年不聯繫,隻字未謝,忘恩負義!
  • 新加坡明年小一新生報名,7月1日起分階段進行!這些細節家長要注意了!
  • 涉嫌在新加坡航班上非禮女空服員,20歲印度籍男子今天被判坐牢三周。
  • 新加坡榜鵝路轎車撞巴士釀命案,一名女乘客送院後不治身亡!
  • 新航集團在2024/25財政年凈利和收入雙雙改寫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