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幣兌人民幣直逼5.6:中國留學生的「匯率焦慮」與生存挑戰

2025-04-15

2025年4月,新幣兌人民幣匯率數字不斷跳動,最終定格在5.56。

這一數字不僅刷新了近十年的匯率紀錄,也讓無數在新加坡求學的中國留學生陷入「匯率焦慮」。

從學費到房租,從一日三餐到社交開銷,匯率波動正以最直接的方式重塑他們的留學生活。

有人因打工收入「增值」而慶幸,更多人則為每月驟增的開支發愁。

匯率新高 從「5.4時代」到「5.5+」的衝擊

自2025年3月以來,新幣兌人民幣匯率持續攀升,從5.40一路突破至5.56,創下自2015年以來的最高點

這一趨勢背後,既有新加坡金管局(MAS)貨幣政策調整的影響——1月份首次放寬新元升值速度以應對通脹回落,也與全球貿易局勢波動密切相關。

例如,美國關稅新政導致離岸人民幣貶值,間接推高新幣匯率。

對於留學生而言,匯率每上漲0.1,都意味著一年數萬元人民幣的額外支出。

以新加坡公立大學年均學費3萬新幣計算,2025年需多支付近1.8萬元人民幣(相比2024年5.3的匯率)

若匯率持續逼近5.6,這一差額將進一步擴大至2萬元以上

學費與生活費 從「精打細算」到「捉襟見肘」

01 學費壓力陡增

新加坡高校學費通常以新幣結算,匯率上漲直接導致中國家庭的教育成本攀升。

以商科碩士項目為例,一年學費約5萬新幣,按5.56匯率計算,需27.8萬元人民幣,較2024年同期多出近3萬元

部分家庭不得不調整儲蓄計劃,甚至考慮貸款或縮減其他開支。

02 生活成本「水漲船高」

新加坡物價本就位居全球前列,匯率上漲進一步放大了留學生的日常開支。

例如,每月2000新幣的生活預算(含房租、餐飲、交通),需多支出約400元人民幣

更棘手的是,部分進口商品因新幣升值而漲價,超市貨架上的牛奶、牛肉等標價悄然上調,進一步擠壓預算。

打工與理財 夾縫中的「自救」策略

01 兼職收入「被動增值」

匯率上漲的少數受益者之一,是選擇課餘打工的留學生。

新加坡允許留學生每周合法工作16小時,時薪約15-20新幣。

若每月收入1000新幣,兌換人民幣時可多獲近600元,相當於一份「匯率紅利」。

部分學生因此調整打工計劃,選擇更高薪的崗位或延長工作時間。

02 理財與換匯博弈

面對匯率波動,留學生群體開始嘗試更複雜的財務規劃。

有人利用支付寶、銀聯等平台的實時匯率對比功能,在匯率高點分批換匯;另一些人則關注新加坡銀行的定存利率,試圖通過短期理財對衝風險。

不過,專家提醒,頻繁換匯可能因手續費和匯率波動反增成本,需謹慎操作。

隱憂與風險 匯款凍結與政策變動

01 非正規換匯的「灰色陷阱」

儘管新加坡金管局和中國大使館多次呼籲通過銀行等正規渠道匯款,仍有部分留學生因貪圖高匯率選擇私人換匯。

2025年初,新加坡警方查處多起無照匯款案件,涉案金額超百萬新幣,參與者面臨監禁風險

這些事件警示留學生:資金安全遠比短期利益重要。

02 政策的不確定性

新加坡金管局在2025年1月調整貨幣政策後,市場對新幣走勢的預測分歧加劇。

若未來進一步放寬新元升值,匯率可能回落,但也存在因地緣政治或全球經濟動盪再度沖高的風險。

留學生需密切關注政策動向,避免因匯率波動打亂長期計劃。

應對之道 在波動中尋找平衡

提前規劃與彈性預算

建議留學生家庭預留10%-15%的匯率波動緩衝資金,避免因匯率跳漲導致資金鍊斷裂。

部分高校允許分期支付學費,可結合匯率走勢靈活安排支付時間。

獎學金與補貼政策

新加坡多所高校為應對匯率影響,正加大國際生獎學金力度,涵蓋學費減免或生活補貼。

例如,南洋理工大學2025年新增「匯率波動援助金」,符合條件者可申請一次性補助。

本地化消費與開源節流

依賴進口商品、選擇平價超市、合租公寓等本地化消費方式,可有效降低生活成本。

同時,參與學校的研究項目或實習,既能賺取收入,也能積累經驗。


相关文章

  • 新加坡S Pass沒那麼簡單!持有它,「錢途」是相當可觀的~
  • 新加坡渣打銀行貴賓VIP個人帳戶開戶指南
  • 李光前自然歷史博物館迎來十周年慶典
  • 新加坡or日本?一文讀懂你的最佳投資選擇!
  • 乾貨科普 新加坡特色的社區文化
  • 網店在新加坡也要繳稅?別忽視稅務責任
  • 新加坡S Pass沒那麼簡單!持有它,「錢途」是相當可觀的~
  • 牛車水S$12.80自助午餐,打工人狂喜!20道中式菜品讓你瘋狂炫飯🤤只限工作日時段,好省錢啊!
  • 【新加坡保險類型】商業保險介紹(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