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4日, 新加坡国务资政李显龙参加2025年新加坡海事周开幕式炉边对话, 回应巡回大使陈庆珠教授的提问时,对中美关系走向提出看法。
以下内容为新加坡眼根据英文翻译整理:
主持人(陈庆珠大使):各位阁下、女士们、先生们。首先感谢李资政所作的演讲,他的发言视野宏大、论述清晰,为我们今天的讨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提问提供了丰富的切入点。
作为主持人,我将先提出几个问题,随后也欢迎在座的各位踊跃发言,提出你们关心的问题。现在,就让我率先开场。
资政阁下,您将当前地缘政治局势描述为高度紧张的状态。您如何看待东盟及亚太地区如何稳定区域秩序?在这个相互依存与互联互通的时代,我们是否真能免受外界动荡与变革的影响?
李显龙(国务资政):是的,我们可以采取防护措施,但无法完全避免冲击。您问:区域内国家能做些什么来改善局势?或者说亚太地区能采取什么行动——实际上您是指亚太国家能做什么?而亚太国家包括美国和中国。如果美中两国能够稳定双边关系——这要求很高,但至关重要——将对区域秩序乃至全球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目前尚难预料事态发展,因为新政府尚未在此议题上集中发力,让我们拭目以待。
正如我在演讲中所解释的,我认为该地区其他国家中仍有相当一部分相信多边贸易的国际框架,并希望继续相互合作、扩大贸易往来。志同道合的伙伴可以携手推进这一目标,包括中国、日本、韩国乃至印度这样的大国,东盟成员国等较小国家,以及与西方联系紧密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些国家都认同必须开展经贸合作,我们可以签订自贸协定。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涵盖太平洋西岸众多国家,《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还包括美洲国家(除美国外)。在这个不确定的世界里,这些协定如同救生筏,能提供集体安全保障。
新加坡正持续扩大合作网络,不仅涵盖传统贸易与服务领域,还拓展至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等新领域。我们已建立 6 条绿色数字航运走廊。 我们已与多个伙伴签署了数字经济框架协议,并即将与印度达成绿色数字航运走廊协议——这些都将为你们在不确定时期提供一定帮助和稳定性。
至于东盟本身,我认为加强内部合作应是优先事项。东盟拥有10个成员国,已建立东盟经济共同体。虽然它不像欧盟那样高度一体化,但仍为区域内深化合作提供了坚实基础。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东盟内部贸易在整体对外贸易中的占比仍然偏低,长期以来维持在不到四分之一的水平。相比之下,欧盟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占其全球贸易的80%至90%。因此,我认为东盟各国之间有更大的合作潜力尚未被充分挖掘。
此外,东盟也应进一步深化与外部伙伴的合作,推动更多自贸协定的达成。例如,我们目前正在重启与欧盟的自贸协定谈判。希望这些措施能够为区域带来更多稳定与机遇。
主持人(陈庆珠大使): 是的,我确实担忧当前这种高度互联和相互依赖的局面。在我看来,这使得我们很难完全将自己与外部世界隔离开来。
李显龙(国务资政): 这非常困难,几乎无望。如果一个国家想要与外部世界完全脱钩,那它就会变得像朝鲜一样——但即便是朝鲜,也还是得通过某种方式获取比特币。
主持人(陈庆珠大使):谢谢您,资政阁下。您刚才提到中美关系,指出两国必须自行寻求解决之道。的确,这是一对对全球安全与繁荣最具决定性影响的双边关系。
据说特朗普总统并非好战之人,他也寻求达成协议。事实上,他曾提出与普京总统和俄罗斯达成一项“大交易”。您认为,美国和中国之间是否也有可能达成类似的“大交易”?
李显龙(国务资政): 我认为这会非常困难,因为美中之间的问题已经根深蒂固。
从美国的角度来看,他们从根本上认定中国是一个“步步紧逼的挑战”(pacing challenge)。这意味着他们必须将中国视为——不仅仅是合作伙伴或友好国家——而是可能对其构成挑战甚至威胁的存在。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我认为他们看到中国在崛起,看到中国可能变得比他们更庞大、更强大。而美国人认为这种情况是不可接受的,因为他们在意识形态、全球影响力以及世界地位等方面与中国存在根本性差异。他们已下定决心,无论如何都要保持领先地位,并阻止这种情况发生。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他们则认为自己的崛起是理所当然的。他们希望与世界进行正常的贸易往来,但与此同时,也认为美国正在试图阻碍他们的发展。对中国而言,这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他们认为自己有权利发展,凭什么其他国家可以对我指手画脚,规定我不能做这做那?他们坚信自己有权利获得先进技术,也有权利享有与发达国家同等的生活水平,并希望在国际舞台上占据应有的位置。
因此,这是两种截然不同、根本对立的心态。而在这背后,推动这种对立的是涉及主权、安全、价值观、政治制度、全球贸易失衡、技术以及网络安全入侵等一系列棘手问题。这些问题难以通过妥协或打包成一个“大交易”来解决。每一个问题在其本质上——至少在各国的基本心态中——都是绝对不容让步的。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