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局的数据显示,本地蔬菜和海鲜产量呈下滑趋势,当中海鲜产量更是2015年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水平。另外蔬菜产量则在去年同比下滑3%。不过专家认为目前要评估30·30愿景的成效还言之过早。
这家位于林厝港一带的农场,共种植20多种各类蔬菜,主要销售到湿巴刹、超市以及网购平台。销量最好的是小白菜、九白菜和菠菜。业者说成本和市场需求仍是最大挑战,也影响了他们的销量和产量。
本地菜农王文川说:“(马来西亚)进口的菜来讲在1到2元就可以买一公斤的菜而我们新加坡生产的菜我看成本都要超过10元把那几个大的蔬菜进口商要求他们支持新加坡30·30愿景你进100吨的菜的话你就买本地30吨的菜这样就会有内部的需求。”
新加坡食品局数据显示,本地去年沿海和陆地生产的鲜活或冷藏海鲜产量达3533吨,同比下滑约14%,至于蔬菜则从2020年的2万2000多吨,下滑到去年的1万6000多吨。
南大食品科技项目主任陈维宁教授指出:“当中有两、三年被冠状病毒疫情打断了只有三年的时间来评估(30·30愿景)个人的感觉是时间不够,也可以要求学校好像我们的军队还有一些餐饮业者去多采纳本地生产的食材这样我觉得会扩大市场的需求。”
本地持牌的农场数量从2023年的254家,减少到2024年的225家,当中海上养殖渔场的数量更是减少约三成。
不过本地鸡蛋产量去年则有所增加,同比上升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