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海上战力迎来重大升级!5 月 8 日,国防部官宣与德国蒂森克虏伯集团海事系统公司签约,加购两艘 "长胜级" 潜艇。这一举措将使新加坡潜艇总数增至六艘,新潜艇预计 2034 年起交付,引发区域军事战略布局热议。
国防部长黄永宏早在 3 月国会辩论中透露增购计划,此次正式公布潜艇型号与制造商。目前,新加坡已拥有四艘同型潜艇,其中两艘于去年 9 月列装,另两艘预计 2028 年服役。黄永宏强调,四艘潜艇难以满足高强度作战需求,参考澳大利亚、印尼等国海军配置,六艘潜艇的规模才能确保更科学的战备循环。
军事专家指出,分批采购虽可能牺牲规模经济效益,但带来显著战略优势。美国军事新闻网站印太分社社长杨启铭分析,分阶段采购虽难压低单价,但或因前期合约预留追加条款降低成本;南洋理工大学高级分析员林浩泽则认为,这种模式利于优化训练体系,使新潜艇更快融入作战序列。
六艘潜艇的编制将助力新加坡海军践行 "三分之一原则"—— 三分之一部署、三分之一训练或短期维修、三分之一深度保养,确保马六甲海峡与南海两大关键航道的持续监控能力。专家特别提到,近年来海底电缆破坏事件频发,扩充潜艇部队也意在强化海底基础设施保护。
值得关注的是,"长胜级" 潜艇专为热带水域定制设计,有效解决腐蚀等环境挑战,契合新加坡依赖科技提升战力的军事理念。与此同时,国防部同步推进无人驾驶猎雷系统采购,逐步替换现役猎雷艇,通过科技手段降低作战风险、释放人力资源。这场潜艇舰队的扩容行动,不仅是装备升级,更是新加坡海上战略防御体系的全面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