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问孩子,后问老师
很多信息其实孩子是知道的。如果他不记得,可以借此教他记笔记、查student handbook,而不是直接代劳。很多同学都住学校附近,也可以让孩子问一下住得近的同学。
看到老师也是“普通人”
老师也有父母、配偶、孩子、生活,不是天生抗压的“圣人”。适当放松,积极配合。毕竟,教育不是一个人的战斗。它是家庭与学校、焦虑与信任之间,一次次练习出来的默契。
教育的本质,是信任。 不是事无巨细的“盯”,也不是高高在上的“管”。 而是我们家长和老师,一起成为孩子身后那双愿意扶,但不抢走方向盘的手。
姐妹们
你曾在非工作时间联系过老师吗?
你觉得什么样的家校沟通是合理的,什么又算是越界?
如果你是老师,你希望家长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