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孩子没记作业关我什么事?”新加坡老师一番话炸翻家长群!

11小时前     静姝     5152

“常常有家长发信息问:今天有作业吗?要不要带水彩?明天是不是有小测验?你问的这些,孩子不是都能自己回答吗?”

“我不怕学生提问,我怕家长追问。成绩不理想,立刻要复查试卷,甚至找议员帮忙。我们是老师,不是机器人。”

“有家长三次打电话给我,要我给他的孩子换座位。第一次是嫌同桌调皮,第二次是觉得同桌成绩不好会带坏孩子,第三次是说同桌太优秀让自己孩子有压力。我已经不知怎么安排了。”

“你孩子没记作业关我什么事?”新加坡老师一番话炸翻家长群!

“还有家长三更半夜发简讯息来投诉,为什么她的孩子没被选中参加某某活动?为什么别的孩子可以。”

“有家长要求我每天汇报孩子当天做了什么、学到什么、如何能学得更好。这份‘报告’必须每天晚上10点钟准时通过简讯发给她。”

但也有不少父母觉得自己很冤:在成绩的高压锅下,谁能忍住“不越界”?

“我们也不想晚上发信息,但白天在上班,下班才能空下来处理孩子的事。难道家长就不累?”

“发邮件好几天才回复,不打电话WhatsApp发信息,怎么联系老师?”

“孩子穿错衣服,写错作业,忘记拿什么东西,都会被老师骂,会被同学嘲笑,不问老师问谁?”

“你孩子没记作业关我什么事?”新加坡老师一番话炸翻家长群!

另一位爸爸则表示,他可不想联系老师:“我每次接到老师电话,手都抖。不是作业没交,就是打架了。老师一打电话,我心跳都加速。”

也有家长很坦白:“我知道我控制欲太强。上次孩子说‘老师批错我的词语搭配’,我立刻截图发给老师要求解释。后来才知道,是孩子自己读错题。我也不想,但是整个新加坡社会,周围的家长都是这样,你自己不可能不焦虑。”

被家长“围攻”的不止是老师

连教育部长也中招了

在一次“与民众见面”活动中,新加坡教育部长陈振声分享了一段经历:一群家长集体找到他,要求为孩子的考试成绩重新评分。

他跟家长们解释——重新评分是可以的,但必须由独立教师小组执行,结果可能会上升,也可能下降或维持原状,而家长必须接受最终结果。

“你孩子没记作业关我什么事?”新加坡老师一番话炸翻家长群!

“我讲完后,他们一个个看着我,眼神就像在问:‘怎么会这样?’”

陈振声随即抛出一个问题:“你们的孩子知道你们今天来见部长,为他们申诉考试成绩吗?”

他说,这类‘代办式’的家长行为,表面是替孩子出头,实际上却可能传递出这样的信息:遇到问题,不必自己解决,只要让爸爸妈妈出面就好。

“孩子可能只是感到有点点不公平,但一旦知道父母直接找到了教育部长甚至要求干预,他们学到的是什么?”

陈振声担心,这样的做法削弱了孩子面对挫折的韧性,也错过了教育孩子承担责任、自我调适的机会。

“我们的目标,是帮助他们在压力中学会成长,建立自信。教育不是避开挑战,而是学会应对挑战。”

他说,新加坡很多父母太急于为孩子扫清障碍,却忽略了,真正的成长恰恰是从这些障碍中走出来的。

“在制度严密、安排周到的体系下表现出色是一种能力,但在更开放、变化莫测的现实世界中也能生存得好,那才是真正的教育成果。”

父母冲在前线,事事替孩子出头,孩子却学不会自己打仗。这种“过度保护”,说是爱,其实有时候是成长的阻碍。

那么多情绪,源头到底是什么?

在这些看似冲突的对立面背后,其实家长和老师都很累:老师在越来越高的社会期待下努力维持秩序,家长在竞争激烈的体制中努力不让孩子掉队。

尤其是在新加坡这种盛产“怕输”的高度教育焦虑社会里:

N2要不要上Phonics班?

小一能写多少个单词,能不能认600个华文字?

小四要不要开始准备PSLE?

报托管会不会把孩子带坏?

小二才开始补习会不会太晚?

“你孩子没记作业关我什么事?”新加坡老师一番话炸翻家长群!

家长怕输在起跑线,怕输了PSLE进不了好中学、孩子再也跟不上同龄人的高度,老师怕被家长投诉,怕一天到晚管完学生还要管家长,大家都在“怕”,谁来真正安心教书育人?

那我们能怎么做?

左不是右不是,到底怎么才能控制住自己不越界,又能够培养一个自立自强的孩子?辣妈整理了几个建议:

建立“互信”的关系

把老师真正当育儿队友。相信老师的专业,沟通的时候也请让老师相信你不是在找茬。小事不急于纠正,给孩子自我成长的空间。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