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来新加坡留学一个学期的中国男交换生,接到“官员”的电话称其信息在中国被冒用,甚至指他涉及跨国洗钱案。之后,他在长达三周的时间被“中国警员” 24小时远程监视,甚至因需要缴交无罪担保的保证金,而差点损失7万元。警方已逮捕一名27岁涉案男子。
20岁的陈迈克(化名)日前接受媒体访问时,叙述自己的遭遇。他表示,今年1月到新加坡的一所大学当交换生,于2月下旬接到一通自称是新加坡移民与关卡局官员的电话,指他的手机号码涉嫌在中国发布虚假诈骗简讯,需到当局处理。
“接到电话的时候已经是下午4点多,他们给我的期限是傍晚7点。我说来不及赶过去便询问应如何处理。然后,他们说可以帮我转接中国警方,让我自己跟‘中国警方’ 联系这个事情。”
迈克指出,其实在接到这通电话的一个星期前,他也曾接过一通自称是新加坡移民与关卡局官员的电话。当时,对方同样告知其身份信息有问题需要去处理,但那时他认为是诈骗,所以没有多加理会。但是,“(这一次)想的是,同一个话术不至于说两遍吧,然后我就姑且听了一下。”
遭24小时视频监视长达三周自称是“中国警方”的人员在电话中不断强调迈克的身份信息可能丢失,并在帮他处理了电话诈骗简讯事件后,告知他也涉嫌跨国洗钱案件。
“他们跟我说了两个小时的电话,处理电话诈骗信息的事情。我呈报身份信息给他们检查后,他们突然说我名下有一张中国的银行卡涉及新加坡的跨国案件,涉及的金额高达100万人民币(约17万9042元)。我被列为涉案嫌疑人,需要配合调查。”
在此之后,迈克需每天在五个时间段,以固定格式汇报所在地和行程。另外,他也需要24小时开着Skype视频让对方监视,并每晚和负责监督他的“中国警员”进行例行视讯通话。
“无罪担保” 要求全程保密他表示,对方在过了一段时间后,于3月底称因为其他同样涉嫌跨国洗钱案的人员逃逸和私下串供,需将所有在外的涉案嫌疑人逮捕回中国。但是,因麦克是学生可另行处理。
“当时他说,如果我想继续在国外完成学业可以做无罪担保。我需要请一个公职人拿他的职位去帮我做这个担保,保证我不会逃亡或泄密。我找了每天负责监督我的承办警员做担保人。警员每天向我了解情况等,(我在)某种程度上就产生了信任感。他说事情虽然严重,但是和我聊天快一个月,认为我是清白,可以帮我担保。”
麦克表示,这名每晚和他进行视讯例行通话的男子穿着中国警察的制服,也觉得后面的背景局部真实,墙上刻有在中国警局常见的标语。他也说,对方编造了非常好的故事,让他相信这确实是保密案件,不能和其他人说。
“我既没有去向(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求助, 也没有向中国警方查证。”
证物。(图:新加坡警察部队)
学生依照指示骗父母 要求转账7万元在完成担保申请一周后,麦克被告知因涉案资金庞大需提交7万元的保证金,而对方还帮他编造理由向父母要钱。
“他让我说我的护照丢了,然后新加坡警察局因怀疑我贩卖个人信息,需要提交一笔7万元保证金,直到我重新办理护照(才能取回)。他们还伪造了一份警署的公文,我爸妈就相信并转钱给我。”
麦克在收到钱后便联系对方询问下一步应如何处理。他被指示在4月9日当天到西部的两家银行分别提款4万元和3万元,并在上述的两个地点将钱交给同一名姓陈的“调查人员”。
“(取钱)的过程都连着Skype语音,(他们)一方面指导,一方面监控。‘调查人员’ 出示了一个他们伪造的警察证件。”
所幸的是,麦克在第一个地点交了4万元给“调查人员”后就觉得不对劲。他在前往第二个地点的过程中,询问曾经被诈骗的同学,在被点醒后要求对方帮忙报警。新加坡警察部队也在第二个地点将假调查员逮捕归案。
麦克形容前往第二个地点时非常紧张,心跳如同在进行长跑一样。至于为何会起疑心,他则说:“一方面是,提现金的这个方式太古老了。还有一个就是,我提交第一笔现金后,对方开始比较随便说话,之前都是非常专业和稳重。”
他表示,目前最担心诈骗组织会使用他的个人信息如身份证,电话和护照等到不同网站注册账号或对他进行骚扰。经过这次事件后,他也学会更加警惕并意识到其实在遇到类似情况时,可通过更多方式先进行查证。
伪造的警察证件。(图:新加坡警察部队)
27岁男子被捕针对这起事件,警方今天(10日)发布的文告表示,警方于4月9日早上约11点50分接获通报,指一名20岁男子落入假冒政府官员骗局,损失4万元;一名27岁男子因涉嫌参与假冒政府官员诈骗案而被捕。
调查显示,这名持有学生证的27岁男子,涉嫌协助诈骗团伙向受害者收钱。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