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执掌新加坡国防部14年、历经四届内阁更迭后,66岁的黄永宏博士正式交棒。这位新加坡建国以来任期最长的国防部长,在离职前接受本地媒体独家专访,以"实战派"视角解密大国博弈中的小国生存之道,更首度披露任内推动武装部队转型的"关键棋局"。
大国博弈中的“新加坡角色”:
不调解,但提供价值
在回应“如何平衡中美关系”时,黄永宏直言:“小国没有‘平衡’大国的能力,但可以提供经得起考验的独立观点。”他强调,新加坡并非“调解者”,而是凭借多元文化背景、高效外交团队和密集信息网络,成为大国信任的“第三方输入源”。
实用主义的外交定位
黄永宏指出,大国按自身利益行事,小国无法左右他们的决策。但他也强调,大国在相互博弈的过程中,也在寻找第三方或独立的输入。
新加坡的多元文化背景——既容纳东方又包容西方,加上一流的外交团队和信息流通体系,使其能够提供经得起时间和经验考验的提炼观点。这种观点对于大国来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直言不讳的对话者
黄永宏分享了新加坡在与中美对话中的具体立场:
对美国:提醒“仅有军事存在而无经济领导力是脆弱的”。新加坡强调,美国在亚洲的军事存在必须与经济合作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稳定地区的作用。
对中国:呼吁避免“自信膨胀侵入他国空间”。黄永宏指出,随着中国的发展壮大,其自信可能会引发其他国家的担忧。因此,中国需要在发展过程中保持克制,避免侵犯其他国家的利益。
对双方:警告“亚洲若陷入对抗将失去一代人”。他强调,对抗对亚洲地区的发展极为不利,新加坡一直致力于避免接近对抗的边界。
关键金句:
“大国按自身利益行事,但他们会评估谁的话值得倾听——新加坡的价值在于提供‘被验证过的真知’。”
国防转型:
从“混合战争”到“全民防御”
黄永宏回顾任内关键决策,突出两大战略转向:
应对混合战争
10年前,黄永宏在国会引入“格拉西莫夫学说”,推动反恐、数字情报和特种部队改革。这一战略转向促使新加坡武装部队(SAF)建立多域联合作战能力,提升应对复杂威胁的能力。
反恐结构升级:建立更高效的反恐指挥体系,提升响应时间。
数字情报服务:引入先进的数字情报技术,增强情报收集和分析能力。
特种部队改革:重新设计特种部队的训练和装备,提升其在复杂环境下的作战能力。
重构“全面防卫”
黄永宏打破“以军事为中心”的传统,将“全面防卫”拓展到民生领域。近年来,新加坡联合多部门开展跨领域应急演习,模拟断水、网络攻击、食品短缺等危机场景,提升社会韧性。
民生危机演练:通过模拟各种危机场景,让民众参与其中,提升社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跨部门合作:联合多个政府部门,建立协同作战机制,确保在危机时刻能够迅速响应。
数据佐证:
SAF事故率降至历史低位:通过引入先进的安全管理体系和AI技术,SAF的事故率大幅下降。
AI技术被纳入安全风险预测系统:利用AI技术模拟危险点,优化装备维护流程,提升整体安全水平。
2024年“全民防卫”演习参与人数较2015年增长3倍:通过广泛的民众参与,提升社会整体的防御能力。
危机时刻:
从“人力部长”到“防长”的安全哲学
2011年上任初期,黄永宏面临连串军事事故挑战。他借鉴任人力部长时处理尼科尔高速公路坍塌等事件的经验,将“设计风险”理念植入国防体系。
系统性改革
引入欧洲高安全标准:借鉴欧洲国家的先进安全标准,建立系统性的安全管理体系。
建立指挥官安全问责制:将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一位指挥官,确保安全措施的严格执行。
通过AI模拟危险点:利用AI技术模拟危险点,优化装备维护流程,提升整体安全水平。
黄永宏强调:“任何生命损失都是某人的儿子、兄弟——安全目标必须是‘零’。”
他将安全与指挥官的责任同等重要,任何安全失误都将被视为对指挥官的不利标记。通过系统性的改革和人文关怀,新加坡武装部队的安全记录在过去十年中表现优异,但黄永宏仍强调,安全是一个持续的挑战,必须时刻保持警惕。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