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本应平凡的上学路,却成了六岁女童的生命终点。
2022 年 10 月 14 日清晨,盛港安谷巷发生惨烈车祸:印尼籍女佣带领兄妹俩步行上学时,六岁女孩卢佩秀在穿越斑马线时被面包车撞倒,送医后伤重不治。
47 岁涉事司机陈世伟被控 “不小心驾驶致人死亡”,5 月 21 日案件开审,首名证人 —— 目睹全程的女佣出庭作证,揭开事故细节。
女佣惊魂回忆:10 米外眼睁睁看着悲剧发生 控方首名证人、43 岁女佣梅尔米拉供称,案发时她提着书包走在兄妹后方约 10 米处。
哥哥骑脚踏车先行通过斑马线,佩秀步行穿越第二段斑马线时,一辆面包车突然迎面驶来,直接撞上女孩。
“我立刻跑过去,她轻声喊著‘阿姨’,周围人群说不能移动她……” 女佣哽咽回忆,女童送医后因伤势过重死亡。
辩方律师盘问时,女佣确认案发时天气晴朗、路况良好、车流稀疏,暗示司机本应有充足反应时间。法庭内,她比划著与死者的距离(约 10 米),强调自己清晰目睹事故全程。
司机否认过失,控辩围绕 “让路责任” 交锋 被告陈世伟对 “未妥善留意路况、未让路给斑马线行人” 的指控不认罪。
控方指出,根据《公路交通法》,司机在斑马线前需绝对优先礼让行人,尤其当行人已进入斑马线时,司机有义务停车等候。
辩方则试图质疑女佣证词的细节,暗示可能存在视线遮挡或突发状况,但未获证人认同。
社会警示:斑马线前的 “生命权重” 再引关注 此案曝光后,公众再次聚焦 “机动车礼让行人” 的执行力度。
数据显示,新加坡 2023 年涉及行人的交通事故中,约 15% 发生在斑马线附近,多数因司机未及时刹车或注意力分散导致。
交通专家呼吁,除了法律严惩,需加强驾驶培训中的 “防御性驾驶” 理念,尤其在清晨、学校周边等时段提高警惕。
目前,案件仍在审理中,法庭将进一步传唤交通调查官、医疗证人等。
这场本可避免的悲剧,不仅是一个家庭的伤痛,更是对城市交通文明的深刻拷问 —— 当车轮与行人相遇,任何疏忽都可能成为无法挽回的遗憾。
正如控方在开庭陈词中所言:“斑马线不是司机的‘选择题’,而是必须守护的‘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