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两起自闭儿相关谋杀案,新加坡特需娃的妈妈想要说

2022-02-20     缘分     36563

一个月两起自闭儿相关谋杀案,新加坡特需娃的妈妈想要说

作者 |葡萄柚 一个流浪到赤道的原城市规划师

3岁男娃的全职妈妈

01 近日自闭儿惨剧震惊全岛

小小的新加坡最近连续发生了两起与自闭症儿童有关的家庭惨剧:

一则是48岁父亲被检方指控涉嫌谋杀11岁的双胞胎特需儿子,2月18日的新闻指出他可能会被判死刑。另一则是14岁的自闭症儿童涉嫌谋杀父亲被判刑5年。

一个月两起自闭儿相关谋杀案,新加坡特需娃的妈妈想要说

一个月两起自闭儿相关谋杀案,新加坡特需娃的妈妈想要说

新闻一出就引发全岛大讨论,网上很多声音都在说政府和社区应该加强对特殊儿童的关注,减少歧视,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那么一向被称为“民众保姆”的新加坡政府,对于特殊儿童的关注究竟有多少呢?

作为一个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妈妈,最近正在带娃寻找语言治疗的路上。也刚好,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新加坡政府是如何建立照顾特殊需求儿童的保障体系的

02 语言发育迟缓娃的求医打怪之路

虽然最近网络讨论非常激烈,但特殊儿童群体依然是这个钢筋水泥的城市森林中,阳光照不到的阴暗角落。除去这些爆点新闻的时刻,很少会被社会民众关注到。

至少在开启这次带娃求医打怪之旅之前,他们都完全在我的日常生活之外。

一个月两起自闭儿相关谋杀案,新加坡特需娃的妈妈想要说

发现孩子语言发育迟缓

我家D仔今年快满3岁了,他的语言发育一直是全家人头痛的问题。大约十四五个月时,他才会无意识地叫“爸爸“,又过了两三个月才学会叫”妈妈“。

然后,他的语言发育就仿佛静止了一般,数个月的时间再也没有学会新的词汇。就算是”爸爸、妈妈“这样简单的词汇,也是在大人的要求之下才会开口,极少会主动说出来。平时提出要求,全部用手势和”啊啊呀呀“之类的发音代替。

但是由于他一直是一个可以正常沟通的孩子,在幼儿园里也喜欢和小朋友们一起愉快玩耍,日常发育体检时,医生也说可以再观察等等看。我们就总期望着有一天他可以像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突然习得了语言技能。

一个月两起自闭儿相关谋杀案,新加坡特需娃的妈妈想要说

正式开始治疗

可惜事实没有幻想的美好,一直到了两岁半的生长发育检查时,D仔还是一个只能说出很少单字的娃。这次医生和我们都没有耐心再等下去了,于是我们开启了新加坡儿童生长发育治疗的体验之旅

在POLYCLINIC完成了两岁半儿童的生长发育检查之后,我们拿到了医生的转诊信,转去儿童生长发育专科进行进一步的咨询。

这一步在新加坡的公立医院中只有两个选择,就是国大医院(NUH)和竹脚妇幼医院(KKH)。因为国大医院的儿童发展中心是单独设立的部门,看诊地点不和综合医院在一起,考虑到疫情期间的防护问题,我们选择了转诊去国大医院。

一个月两起自闭儿相关谋杀案,新加坡特需娃的妈妈想要说

国大医院儿童发展中心,环境好、预约快 但希望大家都不用到这里来 在经过了新加坡看专科医生最常见的一两个月的等待期之后,我们在国大医院与儿童生长发育专科的医生见面了。

看诊过程很平常,就是对孩子日常生活情况的一些简单问询,然后就是各种测试的安排。这些测试包括基本的生长发育测试,由父母和幼儿园老师共同完成的情绪交流问卷(虽然医生没有明说,但我个人觉得这个问卷应该就是自闭症儿童判断的第一步),听力测试和罕见病基因科医生问诊。

完成了一系列测试之后,医生最终判定D仔语言发育和精细动作发育延迟较多,为我们在国大医院预约了语言治疗师(Speech Therapy)和职能治疗师(Occupational Therapy),并安排了负责婴幼儿早期干预计划 (EIPIC)的社工与我们谈话。

一个月两起自闭儿相关谋杀案,新加坡特需娃的妈妈想要说

EIPIC的政府网页,上面有许多有用的信息

婴幼儿早期干预计划 (EIPIC) 是新加坡针对特殊发展需求儿童最常见的帮助计划之一。根据社工的介绍,该计划内的学校可以根据孩子的需要,以小组为单位,每周提供 5 到 12 小时的干预,课程可能包括语言、职能和物理治疗。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