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2025全國大選落幕至今已過了兩星期。
過去兩屆大選(2015年和2020年),新內閣的組成分別在大選結束後的第17天和第14天宣布。可以合理推測,黃循財總理應該會在這星期宣布他的新內閣陣容。
本地主流媒體這段時間採訪不少學者和政治觀察家,大家紛紛給出預測。
在一片眾說紛紜中,不妨先了解新加坡政府組建內閣時,一般會遵循哪些「不明文規定」和「傳統做法」,有沒有一些外在因素可能左右某些職位的人選?
兩張照片
競選期間有兩張全體照曾引發大家對內閣人選的猜測。
一張是4月28日,人民行動黨在大華銀行大廈前的廣場舉行浮爾頓午間群眾大會時的全體照。
在浮爾頓午間群眾大會結束前,黃循財總理(左六)、國務資政李顯龍(左五)、教育部長陳振聲(右七)和總理公署部長兼財政部及國家發展部第二部長英蘭妮(左四)帶領行動黨本屆大選新人何禮娜(左起)、傑格、梁振偉、吳函燕、賽義德哈倫、王詩佳、許德財、陳詩韻和黃士軒高喊口號,為選舉造勢。(聯合早報)
另一張是5月4日凌晨3點,人民行動黨在大選成績出爐後不久召開的記者會全體照。
人民行動黨在大選成績出爐後,於5月4日凌晨3點召開記者會,由秘書長黃循財(左五)主持。列席的有組織秘書傅海燕(左起)、財政尚穆根、助理秘書長李智陞、前主席顏金勇、助理秘書長陳振聲、副主席馬善高、助理財政王乙康,以及在本屆大選中領軍阿裕尼集選區參選團隊的陳惠意。(聯合早報)
在這兩張照片中都有出現的「重量級」人物,就只有教育部長陳振聲一人。因此坊間多人猜測,王瑞傑卸任後騰出來的副總理位置,應該會由陳振聲補上。
也有多人猜測,出現在記者會上的第四代領導人,應該會在新內閣擔任重要職務。
不過黃循財總理卻在記者會上說:
「為什麼每次都是問同樣的問題呢?……我們是一個團隊,每個成員都扮演不同角色。我找不同人和我一起開記者會,但團隊的每一名成員都很重要,當我們所有人在一起時,就能取長補短……整體的力量大於個體努力的總和。」
總理說了很多卻什麼也沒說,所以坊間依舊繼續猜猜猜。
現有內閣架構
在2025年大選前,新加坡的內閣架構如下:
總理:一人
國務資政:兩人(一人卸任)
副總理:兩人(一人卸任)
部長:17人(兩人卸任,不同部門可由同一人兼任)
黃循財總理若在新內閣保留相同架構,就得填補以上四個空缺。
新內閣是否會有兩位副總理?
時任總理李顯龍2004年就任時,委任陳慶炎和賈古瑪兩位老將為副總理,然後逐步換下,2005年委任黃根成取代陳慶炎,2009年委任張志賢取代賈古瑪。
黃循財去年就任總理時,委任王瑞傑和顏金勇兩名資深閣員擔任副總理,與李顯龍2004年的調度幾乎如出一轍。
設計對白:「我們說好了送上馬,扶一程啊......」(聯合早報)
當然,兩名副總理不是硬性規定。打個比方來說,新加坡內閣在2019年至2022年間的一段時間內,只有王瑞傑一位副總理。
但黃循財若想委任另一名副總理分擔「攻堅隊長」顏金勇和自己的工作,接受媒體訪問的學者普遍較看好教育部長陳振聲(54歲)和國家發展部長李智陞(47歲)。
兩人除了都是人民行動黨的助理秘書長,當年在李顯龍宣布即將卸任總理的時候,也曾與衛生部長王乙康、王瑞傑和黃循財同列為下一任總理的熱門人選。
國務資政呢?
現任內閣只有李顯龍一名國務資政,新內閣會有另一位國務資政嗎?
2015年的總理和兩名副總理,到了2025年都擔任過或仍擔任國務資政。(海峽時報)
必須指出的是,歷任國務資政,都擔任過總理或副總理。
如果依循這個先例,現任內閣成員當中,唯一可能在新內閣轉任國務資政的,只有副總理顏金勇。
但顏金勇擔任副總理至今不過一年的時間,還負責領導新加坡經濟韌性小組(Economic Resilience Taskforce),幫助企業和員工加強韌力,以更好地適應新的世界經濟環境,短期內未必會「上神台」,成為國務資政。
況且,國務資政的位置也有懸空的時候,自時任內閣資政李光耀和時任國務資政吳作棟2011年5月卸任以來,內閣到了2019年才委任張志賢和尚達曼為國務資政,因此新內閣也未必需要第二位國務資政。
紛亂時局如何求穩:四個部長職位受矚目
要在紛亂的國際局勢中站穩陣腳,確保關鍵的政府部門能平穩過渡更顯重要。
有鑒於副總理顏金勇領導經濟韌性小組的職責,讓他留任貿工部長,或許是最佳選項。
同理,外交部也可能繼續由已經擔任外交部長10年的維文繼續掌舵,尤其是考慮到該部門的第二部長孟理齊也在本屆大選引退。
同時引退的另一名重要閣員,是擔任國防部長14年的黃永宏醫生。
黃永宏宣布引退後,5月13日接受媒體訪問,回顧政治生涯。(聯合早報)
國防對新加坡的重要不言而喻,加上國防部兩位現任高級政務部長當中,王志豪也在本屆大選引退,下一任國防部長人選自然深受關注。
但有兩點必須留意:
國防部長不需要在武裝部隊擔任過將領,歷任防長當中,只有張志賢(2003-2011年)一人從政前是武裝部隊將領(海軍總長);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觀察家認為,從政前擔任武裝部隊將領的國會議員若受委為政務官,一般會在短期內先到其他部門擔任政務官,過後才調派到國防部。
政務官陣容相對強大、但部長人選位置一樣受矚目的政府部門,就是財政部。
財政部長一職目前由黃循財兼任。雖然李顯龍也在擔任總理的首三年兼任財政部長,但財長工作繁重,黃循財會不會選擇交棒給另一名部長?
分析師認為,黃循財若親自擔任財長,分配國家資源,達成新加坡攜手前進計劃(Forward Singapore)所定下的目標,將會更得心應手。
但他如果決定交棒,那現任交通部長兼財政部第二部長徐芳達接任的可能性頗高,他除了已經是財政部第二部長,還擔任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副主席以及證券市場檢討小組組長,接任財政部長看起來順理成章。
「破格」任命?
接受媒體訪問的分析員指出,人民行動黨在本屆大選的得票率高於上屆,黃循財總理也同樣在馬西嶺-油池集選區獲得比上屆更多的選票,都意味著他在組織內閣的時候,有廣泛的自由。
他會像去年初上任那樣,選擇平穩過渡,還是充分行使這份自由,開創幾項先例?
其中一個跟國務資政有關。
雖然到目前為止,歷任國務資政都擔任過副總理或總理,但有些分析員認為,像內政部長兼律政部長尚穆根這樣的資深閣員,仍可能受委為國務資政。
內政部長兼律政部長尚穆根。(聯合早報)
另外,全國職工總會(簡稱職總)秘書長一般雖也受委總理公署部長,可是職總章程並未明文規定,秘書長非得由內閣部長擔任。現任職總秘書長黃志明過去幾年就在沒有兼任總理公署部長的情況下,繼續擔任職總秘書長。
但黃志明5月6日發聲明表示,接下來五年將專注於國會議員職責,以及職總秘書長的工作,因此已向黃循財總理提出,不要在政府中為他安排職務,黃總理也已同意考慮他的請求。
無論坊間如何猜猜猜,總理手上的權力足以破舊立新,也能夠乾坤大挪移,最後還是這位「話事人」說了算。新內閣究竟如何布局,相信很快就有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