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云南
这导致了潇洒了一个月之后再回国,突然产生了由衷的不适应。 不能再每天下馆子了,面对20%的服务费和消费税,就算花得起这份钱,也觉得“没必要”。
也没有那么多好玩好吃的地方了,有一天小C突然想念起在国内吃的北京烤鸭,驱车前往本地一家极有名的鸭馆,兴匆匆要点一只却被告之“需要预约”。
“有时候不是钱不钱的问题,而是整个行业的供应、服务和自由度。”小C表示,“新加坡的服务业,有一种刻板的死气沉沉……”
其实说到底,还是工资上涨的速度,其实真的抵不上消费成本的增长速度。
虽然新加坡政府一直在补贴、发钱,但针对的仍然是那些普通收入的老百姓;能弥补的也是那些有HDB的,消费要求也不是很高的中低端人群。
真正想要追求一点物质上的生活,新加坡会立刻将“我是中产”的自豪感打回原形。
示意图
03 父母老了,是时候回去陪伴了
其实小C的父母早在十几年前就去世了,这也是他毅然远走,来新加坡打工的主要原因,如今主要还是考虑到岳父和岳母的养老问题。
“一家人在一起才是最重要的,”
小C感慨道。其实这几年小C的妻子会经常一个人带一双儿女回国居住一段时间尽尽孝心,但就在去年岳父得了肠癌,虽然经过手术预后很好,但那段时间妻子的疲于奔命,小C全都看在眼里。
一个家没办法天南海北分居,孩子需要母亲也需要父亲,妻子也同样割舍不下自己的一双年迈需要照顾的父母。
图源:网络
曾经小C劝过自己的妻子,等孩子再过五年就大学了,到时候想怎么回去陪伴老人都可以,但岳父的一场病让小C猛然清醒,人生苦短,子欲养而亲不待。 既然总要回去,为何不是现在?
新加坡樟宜机场
04 孩子没办法真正融入新加坡
“你要完全同化成本地人,才能被本地人接受。”小C感慨道,“但我的孩子无法真的变成本地人啊……”
小C的一双儿女是龙凤胎,刚来新加坡的时候才5岁,正好在child care的K2度过了一年的语言关,然后被分到了一个政府小学。
示意图
但孩子始终没有办法真正融入新加坡本地。
在小区中,看似华人孩子们混迹在一起热火朝天,但由于父母更亲近熟络的原因,从中国来的新移民的孩子,会更容易玩在一起。
操著更地道流利的普通话,有时候无形之中还会以“我是中国来的”,“你是新加坡的”来区分群体。
图源:网络
小C还特地提到了前不久网络很火的一篇文章,对其中那名叫“阿华”的网友离开新加坡的心理历程很赞同。
那篇文章中提到:“在新加坡,本地人边界感很强,大家仅是业务往来,基本不会成为真正的朋友。新移民的圈子比较小。但这都不重要,最关键是小孩教育,我们逐渐感受到,地理导致的狭隘性。”
就如同在新加坡,本地人一定会努力纠正你的Three,发音成“Tree”,因为这是他们的特色,这是标志你在新加坡的证明。
示意图
小C表示:“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只有被这里同化,才能被这里接受。”
05 逃离楚门的世界
越来越多的人用“楚门的世界”来形容新加坡. 这个国家建立在井井有条的秩序之上,人们其实早已习惯了墨守成规的生活。
图源:楚门的世界剧照
刚来到新加坡的小C对这种制度曾经赞不绝口,认为他造就了人人居者有其屋的稳定社会。 “但这就像是高压之下的水不沸腾,稍微减弱一点就开始嘟嘟嘟冒气泡。”
这样稳定的运作全都建立在管制之下,一旦平衡被扰动(如发生卫生公共危机或者令人意想不到的公共事件)那么问题就会全都暴露出来。
“楚门的世界最大的危机就是缺乏真正的活力,”小C表示,五年、十年都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二十年、甚至五十年之后呢?
新加坡社区活动
其实对于小C的这些顾虑,椰子有部分同感却也有很多不同的体会,新加坡到底适合不适合居住?这得分人。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